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部分

送單于美女錢財既然不是什麼不可以的事情,在閼氏而言,她當然也知道,與其讓單于得到錢財,捎帶給自己埋伏下色相的威脅,倒不如憑空劫奪下來,再來鼓動纏綿,諷勸單于,可謂一舉而兩得。以色事人者,做此想並不為過。《大雅·瞻卬》裡唱:哲夫成城,哲婦傾城。謀慮多的男人成就國家,而謀慮多的女人卻往往傾覆國家,歷史的教訓正是如此。類似閼氏的思路,當然不乏例證,譬如孟嘗君的狐裘,送給秦王身邊的女人,果然從秦王手裡逃得性命,這也足見枕邊風是廣大長官們都逃不脫的徵候。

倒是閼氏諷勸的說法,有些牽強,所謂今得漢地,猶不能居;以及兩主不相厄。匈奴侵犯中原,似乎從來沒有因為能否得漢地而居住就停止下來過。而如果兩主不相厄真的是約定俗成的政治規矩,那天下真的會因此太平許多,起碼能夠減少掉若干血肉廝殺,譬如劉皇帝也不必非得幹掉項霸王了。大約這樣的說辭,一如窮寇勿追一樣,只適用於某些戰役的安排或者見好就收的遁詞,而並不能推廣做政治及其繼續的戰爭的法則。

詭計達人(3)

至於漢王亦有神云云,在前科技時代,倒是算得上一個理由,似乎還有些說服的道理。當然,最打動單于的,還是韓王信的降兵沒有如期而來,擔心其中或許有詐,大約才是洞察之後撤兵解圍以防不測的動因吧。這樣看來,匈奴的列傳記載,才是此一戰役的正解。但即便正解之中,小陳為高皇帝建議的世莫得聞的秘計,也依然含混,留下供應後世閒人消磨時間的契機。這含混,其中自然含有作為著作者的馬遷大哥故做炫技的成分。

檢點小陳為高皇帝出的主意,所謂六出奇計,內中被指為並非奇計的,還不止上邊這出。譬如楚漢相爭時期,對項羽麾下骨幹分子的離間:

陳平既多以金縱反間於楚軍,宣言諸將鍾離眜等為項王將,功多矣,然而終不得裂地而王,欲與漢為一,以滅項氏而分王其地。項羽果意不信鍾離眜等。項王既疑之,使使至漢。漢王為太牢具,舉進。見楚使,即詳驚曰:“吾以為亞父使,乃項王使!”復持去,更以惡草具進楚使。楚使歸,具以報項王。項王果大疑亞父。亞父欲急攻下滎陽城,項王不信,不肯聽。亞父聞項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願請骸骨歸!”歸未至彭城,疽發背而死。

這是相對著名的一個故事,但的確有人對此不屑:

陳平此計乃欺三尺童未可保其必信者,史乃以為奇而世傳之,可發一笑。

這不屑見於《御批歷代通鑑輯覽》,也就是說,是皇上的批示,這皇上便是時下口碑不錯的乾隆爺。

誠然,以堂堂亞父的名望,幾頓飯功夫就被人家擺平,的確令人鬱悶。不過,一切反間的計謀,雖然理論上需要嚴藏私秘,卻並不意味著其中便具有什麼深邃的技術含量,甚至揭破之後,內瓤都是很拙劣的,但這又絕對不影響它當初的運用以及運用之後的奏效。乾隆爺應該不會忘記,乃祖當初離間天敵袁崇煥的招數,未必比這高明到哪兒去,還不一樣血淋淋的奏效?可憐袁督師的屍骨,凌遲之後的孑遺,當年遭到朝野一片唾棄,不是義士援手,未必能在改朝換代之後有個究竟的下落,足見反間計謀的烈度。

至於所謂欺三尺童子未保必信,或許的確不錯,但三尺童子之不可欺瞞,未必等於三尺以上的非童子就不可欺瞞。三尺童子在乾隆爺眼裡,大約是政治白痴的參照系,但有時候,認死理的白痴就遠比腦筋活泛的明白人難以欺騙。更何況,但凡做了最高長官,鑑於高層所處政治氣壓不同於凡俗的緣故,便不免性情猜疑,不免聽信讒謗之言,斯人斯疾,這時候最高長官的判斷力,受多種元素所困,未必如三尺童子那般簡單清爽,所以即便動用最初級的下作手段,未必不可以得逞也。這一點,不論八尺的霸王項羽,還是身量不詳的崇禎朱由檢,都不能倖免,就算是御批不屑的乾隆爺,恐怕也未必具備多麼強悍的免疫力呢。這也姑且可以稱之為一條潛規則吧。乾隆爺不以小陳的反間為然而發一笑,不知積年之後,更有不以乾隆爺為然者於發一笑處發一笑也。

小陳的種種奇計,在這些人看來,成色大多不足,也即不配稱奇計。但仔細想想,在政治的角力場上,刁鑽下作之類的陰謀,從來不絕如縷,只要出人逆料,果然奏效,沒有什麼理由非得剝奪其奇計的資格吧。因此小陳依然不愧詭計達人的稱號。

說來也巧,小陳的智慧被質疑乃至蒙誣,原不是後世才有的,譬如當初投奔到漢王麾下,立刻拜為都尉,典護軍,一時引起諸將的不滿,絳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