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的海陸空三軍也算是有模有樣了。軍事改組也是以色列停火後要辦的一件事。遊兵散勇終歸不成氣候,無法與正規軍匹敵,將“游擊隊”改編為以色列國防軍,明確各個軍區所要分擔的作戰地域,這些都為後來的勝利做了很好的鋪墊。 電子書 分享網站

3。以色列立國:潘多拉魔盒被開啟了(3)

經過一系列的調整,以色列軍隊面貌煥然一新。1948年7月9日,有了充分準備的以軍自信滿滿,這一次是由它們向*聯軍發起了攻擊,巴勒斯坦戰爭的第二階段,“十天進攻”全面展開。

“十天進攻”是以色列為這次進攻所起的名字。顧名思義,可見以色列是何等的氣勢,它是要在短短的十天之內打敗對手,扳回敗局。果然,戰事重啟後以軍勢不可擋,這次輪到*聯軍節節敗退了。正當以軍越戰越勇之時,聯合國安理會的一紙“停火令”頒了下來,戰事再次中止。

十天的戰鬥讓以色列今時不同往日,它奪取了*約1000平方公里的土地,戰爭形勢已被扭轉。在這一次的停火期間,以色列較之前更加積極推行移民計劃,不斷擴充軍隊,補充武器裝備。到第三階段的戰爭開始前,以軍的總人數已經有9萬人之多,軍備更是*聯軍所不能相比的。而*聯軍方面,在喪失第一階段的優勢後,在第二次停火期間原本由來已久的內部矛盾進一步激化,敗勢盡顯。

面對自己戰勢如虹,以色列想乘勝出擊收復失地,並不想受聯合國“停火令”的束縛。但聯合國在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