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是由阿卜杜勒?卡德爾?侯賽尼領導的“拯救軍”。
從1947年戰事開始到次年的3月期間,*人一直佔據上風,勢如破竹且捷報頻傳。但是不久之後,由“*解放軍”指揮的北區,和由“拯救軍”所在的巴勒斯坦*高階委員會指揮的中區之間就發生了嚴重的內部矛盾。巴勒斯坦*高階委員會想當老大,想統帥*所有的部隊,但“*解放軍”在敘利亞等國家的支援下並不買它的賬。緊張的戰事前最怕的就是不能團結一致,這兩個戰區的不合殃及了由埃及穆斯林兄弟會指揮的南區,乃至影響了整個戰爭的走向。
*人的剛愎自用、各懷鬼胎讓原有的戰爭優勢倒向了眾志成城的猶太人。在以色列尚未宣佈立國前,猶太人已經不失時機地扭轉了整個戰爭形勢,並乘勝出擊先後佔領了拉特倫、太巴列、海法、雅法、耶路撒冷、貝桑、薩法德、阿克,這些勝利成果已經遠遠超出了聯合國決議所劃分的領地範圍。看來,猶太人是鐵了心要復國,這個“復國”是要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種族上、宗教上完全是猶太人的國家,他們容不下*人。這時候的他們已經將聯合國的分治決議拋之腦後,戰事發展到最後已經成為驅逐*人,侵佔*人的土地、財產、房屋。而其後,很大一部分的*人也從此過上了顛沛流離、無家可歸的難民生活。
3。以色列立國:潘多拉魔盒被開啟了(2)
猶太人以為巴勒斯坦會成為他們的夢家園,但事實上那裡沒有祥和的和平鴿,有的只是憤怒的子彈。就在以色列重生的第二天,*國家聯盟的埃及、外約旦、敘利亞、黎巴嫩和伊拉克的軍隊,正式向剛成立的以色列國吹起了進攻的號角,第一次中東戰爭——巴勒斯坦戰爭爆發了。
儘管之前與*國家的交鋒已經持續了半年多,但那畢竟只是“非正式”的過招,當真正的戰爭鋪天蓋地而來時,猶太人還是慌了神。戰爭伊始,*五國聯軍在數量上就比以色列部隊佔優勢。*聯軍中除了原來的“*解放軍”和“拯救軍”的1萬多人外,還有埃及出兵7000人,外約旦的“*軍團”7500人,敘利亞出兵話5000人,黎巴嫩出兵2000人,伊拉克出兵1萬人。面對4萬多人的強大陣容,以色列方面僅有萬人的武裝,這支隊伍儘管之前也有過改組、改編,但還算不上正規軍,嚴格來說那也就是一支沒有統一指揮的游擊隊。在軍備上,以色列也遜色很多。*聯軍有各類飛機131架,而以色列只有各類飛機33架;*聯軍有艦船12艘,以色列只有艦船3艘;*聯軍有坦克裝甲車240輛,各種野戰炮140門,而以色列幾乎沒有大炮、裝甲車等重武器。無論怎麼看,以色列就算在大戰開始前的零星戰役中佔了便宜,也改變不了現時所處的劣勢。果不其然,在力量懸殊的情況下以軍節節敗退,新生的以色列面臨崩潰的邊緣。
回顧巴勒斯坦戰爭的初期,整個形勢對於*國家的確非常有利,而以色列則是疲於奔命在各個區域性戰區。為扭轉戰局,以色列開始在聯合國尋求“停火”幫助。在開戰後的第三天,美國向以色列伸出了援手,其代表向聯合國安理會建議“戰爭雙方在36小時內停火”。蘇聯也表明了自己的態度,指責*國家的進攻行為,並要求它們立即停火。英國在最初的時候反對美國的建議,還聲稱會一如既往給予*國家援助。但不久英國就變卦了,它先是撤走了“*軍團”的英國軍官,爾後即停止向埃及、伊拉克、外約旦提供武器。
終於,在6月11日,阿以雙方同意停火四周,而巴勒斯坦戰爭也暫告一段落,第一階段結束。
本來,在雙方停火前,*聯軍的旗幟已經插在了巴勒斯坦三分之二的領土上。停火在*聯軍看來不過是自己勝利的象徵,它們以為停火後的談判會如它們所願的那樣,是完全有利於自己的。當然了,*聯軍同意停火,也是因為在與以色列的游擊戰中“體力不支”,休整也是必要的。可事與願違,讓*聯軍沒有想到的是,停火給了以色列重整旗鼓的機會,它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四周的停火時間,為爾後的戰爭積聚力量。
之前三週的戰鬥讓以色列傷亡慘重,那時擺在面前的首要任務就是補給新鮮血液。為此,以色列開始“全民皆兵”,全世界各地的猶太人紛紛來到以色列加入其中。另外,第一階段的交手讓以色列深深體會到不具備硬實力——武器優勢的痛苦。於是,它們開始從美國、英國尋摸來了轟炸機,從法國弄來了坦克和大口徑火炮,又從捷克那裡獲得了大量的輕武器、野戰炮、炸彈等等。除了這些,以色列還購買了小型艦船和巡邏艇。如此一來,在那麼短的時間裡,以色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