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部分

廣結合才能事半功倍。除非你自己掌握了所有的必備資源,而且也沒有競爭對手虎視眈眈,否則,戰略性聯盟就是企業管理者必須時時考慮的頭等大事。

所謂高手,藝高人膽大、獨闖虎穴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新時代的高手都是“群居價值鏈”,價值鏈之間的競爭代替了某些企業之間的區域性競爭,長期競爭代替了短期競爭。合併是戰略性聯盟的最高極致表現,雙方的關聯性是如此重要,雙方資源的連線性是如此重要,以至於雙方必須在最高層面—— 資本層面展開深度合作。通常的戰略性聯盟是“熱戀”,而合併就是從“戀愛”到“結婚”了,多數都屬於“自由戀愛”,當然,也有“搶婚”的。

做企業不是鬥氣,不是爭面子。識時務者為俊傑,如果相互聯合起來可以消除惡性競爭,如果相互聯合起來能產生更充分的競爭優勢,能產生更高的股東價值,何樂而不為呢?

中國企業在國外不敢漲價三五塊,因為國內同行都處於惡性競爭,不僅大家都沒有利潤,沒有技術研發、品牌塑造的持續資金,這樣的股東價值絕對有限,而且在國外還到處被“低價傾銷”所詬病,如此惡性迴圈實在是令人扼腕,中國企業為什麼不試著透過各種層次、各種方式的“聯合”來改變這種被動局面?不要告訴我這不可能,這是一件必須做的事情,只是其中之人還沒想到解決方案,還沒有英雄出來牽頭。

收購是企業發展的常用手段

一個成功的收購案例,軍功章上有賣家的一半,也有買家的一半。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框架主動示好願意聯合是整個故事的起點;但是,不得不強調的是江南春在整個收購過程中也起到了關鍵作用。

收購對於買家來講,其實是付出了不小的代價,現金支出是一大筆錢,而股票也是一種極為昂貴的代價,而且這些代價都是顯性的、集中支付的,因此,時常會有人說,為什麼要收購?有這麼多錢,拿出一半就可以把他們打垮了。“億美金收購框架?太貴了。8000萬人民幣就可以把框架徹底打趴下”!

這就是戰術家與戰略家的區別,惡性競爭是一場未必有結果的戰爭,誰知道競爭對手會出什麼招數,能抗多久,更可怕的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黑暗的角落裡也許就有巨鱷虎視眈眈,意欲乘虛而入!況且,即使戰爭贏了,自己想必也是精疲力竭,市場也已經被打爛了,需要時日重整河山,因此,“不戰”比“戰”更符合公司的戰略利益。願意支付合適的價值收購,不僅是一種戰略駕馭能力,也是一種胸懷,是對賣家的一種尊重與認可。 電子書 分享網站

聯合共贏:“三國演義”的另一種結局(3)

在框架整合8家地區性公司的過程中,也充分體現了尊重與認可的力量,“不戰,屈人之兵”。在譚智閃電般收購8家公司的過程中,“明理”是一方面,透過經濟賬計算使得8家公司的老闆明白“聯合大於競爭”的經濟道理,且在整個過程中,譚智一直都是親自打電話約這些公司老闆單獨談判,這其間體現的“尊重與認可”無疑為整個收購程序的加速起到了神奇的力量。而整合中所提到的“6個月一切不變”的承諾,不僅是為了穩定局面的權宜之計,更是對賣方員工與客戶承諾的又一種肯定與尊重。

收購別人絕不是小人得志、得意忘形。失敗的併購中相當多數都是因為收購者趾高氣揚、耀武揚威造成的。而這點,譚智、江南春都處理得非常到位,從這個角度看,這兩人的商業生涯都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譚智在收購別人時表現得“不驕不躁”,處處肯定與尊重被收購物件。而在被別人收購時,則表現得“不卑不亢”,與分眾相處中顯得大度與大氣。短短11個月內,能完成兩種對立角色的切換與調整,火候拿捏得如此恰到好處,功力頗深,相當老道。

企業家之於企業的責任是什麼

競爭是商戰的長期主題,戰鬥是經理人最容易作出的選擇,能否打贏是一回事,但是從來沒想過“不戰”,選擇聯合似乎就被視作投降或者是怯懦。其實在戰鬥面前,股東的利益早已被遺忘,保全的是管理層所謂的面子與尊嚴。

其實,商業就是商業,我們需要還其本來面目。

商業不是政治,至少在的情形下不應是政治,商業也不是情感,至少在的情形下不應是情感。我向來堅決反對把企業當作自己的孩子看待,孩子與自己是血緣關係,永遠是非賣品,而企業就是企業,絕對不能與孩子相提並論。企業從建立的第一天起,就意味著可能會關門,可能會被賣,能夠永相私守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