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即使意義很小也足以使我們努力向前。說到底,經理人員(也包括配偶,老師和家長)最重要的可能不是加重工作的意義,而是要注意不要破壞工作的過程和環節。或許就像古希臘名醫希波克拉底所說的,“要養成兩種習慣—治病救人,起碼不能害人”,他的教導在醫學上和工作中同等重要。
為什麼我們喜歡買需要自己動手組裝的宜家傢俱?
每當我走進宜家,腦子裡就會湧現出改善住房條件的想法。這個自己動手組裝傢俱的超大型低價商店就好像成年人的巨大玩具城堡。我徜徉於琳琅滿目的各種展示間,想象著如果把這些新穎的書桌、燈具或者書櫥放到我的家中會是怎樣一番景象。我非常喜歡仔細觀賞臥室展示區裡價格適中、時髦雅緻的梳妝檯,親密接觸一塵不染的廚房裝置展區內的各種廚具和擺滿盤子的櫥櫃,這些櫥櫃都可以自己動手組裝。我覺得一股衝動湧上心頭,真想把滿滿一卡車的傢俱拉回去將房子填滿—小到價格便宜、色彩鮮豔的澆水桶,大到幾乎頂到天花板的雕花大衣櫥。
我並不經常光顧宜家,確有需要才會去。有一次,我在那裡買了個超現代瑞典式分類儲物櫃用來存放家中到處亂扔的小孩玩具—需要自己安裝的玩具櫃。我把它帶回家,開啟包裝箱,把安裝說明書看了一遍,然後動手用各種安裝螺栓把它組裝到一起。(我現在有了自知之明,承認自己的裝配手藝不敢恭維,但還是從組裝過程中感受到了樂趣—或許是出於對童年時代樂高玩具的回憶。)遺憾的是,部件的標註不如我原來想的那麼清楚,而安裝說明又過於簡略,尤其到了那些關鍵的步驟。就像生活中很多經歷,安裝過程鬼使神差,就像墨菲定律說的一樣:只要我硬著頭皮估摸著安上塊木板或者擰上個螺栓,結果肯定是錯的。有時候我立即能發現自己的錯誤,但大多數時候要過了三四步才知道,不得不拆掉重新再來。
不管怎樣,我喜歡解決猜謎一類的問題,把組裝宜家傢俱權當是大型的七巧板遊戲。不過把螺栓從一個孔裡反覆擰進擰出打亂了我的計劃,有時還讓人有點兒窩火,耗費的時間也比我預計的長得多。到頭來,我終於看到了我親手裝好的玩具櫃。我把孩子的玩具收拾起來,仔細地放進去。我對自己的成就感到自豪,甚至過了好幾個星期,我只要從它旁邊經過,就不禁露出得意的笑容。客觀地看,我很清楚它在我買的傢俱中絕非上乘,而且我一沒有參與設計,二沒有測量尺寸,三沒有拉鋸操刨,甚至連個釘子也沒敲進去。但是,我覺得僅僅因為花費了幾個小時的工夫和力氣,就把我和玩具櫃的距離拉近了,我對它的感情比對家中其他傢俱的感情都深。我想如果它有感覺,也會比其他傢俱更喜歡我。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烤爐裡的訣竅和70/30烹飪法則(1)
對自己製作和擁有的物品感到驕傲,人類擁有的這種感情根深蒂固。我們親手做了一頓飯,打了一個書櫥,會春風得意地自言自語,“這是我做的,真值得驕傲!”問題在於,為什麼我們有時候把東西看做自己的,有時候卻不這樣認為?我們在製作過程中要投入到什麼程度才能心安理得地為它感到自豪?
如果把創造過程用標尺衡量,其中一端是製作即食芝士通心麵,我個人認為這沒有什麼技術含量,也花費不了多少力氣:認準包裝,從貨架上取下來,付錢給收銀員,拿回家,開啟盒子,把水燒開,把面煮熟濾掉水,加上奶油、牛奶和橘黃色的調料,攪拌均勻,上桌。因此,這樣做出來的東西很難讓人把它看成是自己的,並且為它自豪。標尺的另一端,是從頭到尾自己動手做飯,例如,慈祥的老祖母滿懷深情地精心烹調的雞湯麵,從自家後院裡採摘的柿子椒和蘋果做的餡餅。在這種(少有的)情況下,我們理所當然地認為它是自己的作品,併為此感到驕傲。
不過,更有意思的例子是什麼呢?比如做飯,如果在上面這兩個具有代表性的例子進行選擇會怎樣?如果我們“照方配藥”,用買來的現成調料加上花園裡的新鮮香草碎末和帕馬森乾酪薄片又會怎樣?再添上點烤甜椒呢?商店買的甜椒與自家園子裡種的有區別嗎?簡而言之,我們在製作過程中要有多大的投入,才會把它視為己出而感到驕傲?
為了瞭解所有權和自豪感的基本成分,我們回顧一下半成品的歷史。自20世紀40年代後期,各種“即食”烘烤配料(餡餅脆皮,餅乾粉,等等)一上市,就在美國得到廣泛應用,從流動點心車、食品店,到家常餐桌。不過,並非所有的配料製品都受到同樣歡迎。家庭主婦們尤其對蛋糕配製粉持有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