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出路。
自己不曾擁有,就快樂地欣賞別人的擁有,不讓日子淪於黯淡,不讓心緒陷於頹喪,這是我們一生都需要努力去做的功課。
有個人有幸遇見了上帝,上帝對他說:從現在起,我可以滿足你任何一個願望,但有一個條件,就是我必須給雙份於你的鄰居。那人聽了喜不自禁,卻又隨之一怔,心想:要是我得了一份田產,那鄰居就要得兩份田產;要是我得了一箱金子,那他就要得兩箱金子;更要命的是要是我得了一位絕色美女,而那個註定要打一輩子光棍的鄰居,卻同時擁有兩位絕色美女。那人絞盡腦汁想來想去,還是沒有想出什麼好辦法。最後,他咬咬牙對上帝說:“萬能的主啊!請挖去我的一隻眼珠吧!”
這個故事不僅讓我們觸目驚心,而且讓我們冷靜沉思之後知道:如果讓人類自身惡性迴圈下去,所有美好的東西,也將會成為嫉妒的殉葬品。
嫉妒心理一定程度上帶有動物性,許多動物的本性是十分嫉妒的,一隻狼可以把比它多搶了獵物的同類咬死。按理說,人是不應有這種屬於動物的嫉妒性的,然而不然,政治上、權力場上冷酷無情的傾軋爭奪,使得人們弱肉強食,爾虞我詐,勢必助長人們的嫉妒心理。這反映了一種病態的社會心理。
嫉妒是一種缺乏自信、深感失落的心理感受,它是人們看到或感到他人的才幹、好運、地位、財富以及未來的命運好於或優於自己時,對自己內心的一種深深的刺痛。忌妒心太強的人,往往只注意到別人某方面有著自己難以企及的優勢,很少想到自己也有優點,只是拿自己的短處去跟別人的長處相比較,只看到別人的成就和功名地位,因此為了獲得心理上的平衡,他們就在不斷貶低自己的同時,想法設法去阻止別人的進步,使自己陷進了一種難以自拔的心理陷阱。
《三國演義》裡的東吳大將周瑜,嫉妒諸葛亮的才能,千方百計要害死諸葛亮,結果自己被活活氣死時,還對天長嘆“既生瑜,何生亮”,實在可悲!連標榜招賢納士的曹操,也難以免俗不妒,他手下有位主簿楊修,聰明過人,每每猜破曹操心計,以致曹操口中稱讚,“心實惡之”,竟然在漢中失利時,借傳口令一事,以惑亂軍心罪,把楊修殺死。這種病態社會的病態心理屢見不鮮。
古代著名政治家、詩人屈原,曾多次向楚懷王進諫,提出過許多有利於國家富強、人民安居樂業的改革建議,開始深受楚懷王信任和賞識,授予他左徒的高位,但卻因此引起了楚國貴族特權人物的嫉妒和憤恨,於是他們形成了一個反對屈原的小團體,常常在楚懷王面前造謠中傷屈原。楚懷王聽信讒言,兩次疏遠屈原,導致了自己成為秦國階下囚的下場。楚頃襄王繼位後,屈原繼續上書倡議改革,這又引起奸臣小人更深程度的嫉恨,他們再次在楚頃襄王面前極盡誹謗誣衊之能事,於是昏庸的楚頃襄王不僅撤了屈原的職,而且把他流放異地,楚國終於被秦國攻佔。面對淪陷的祖國,不願做亡國奴的屈原只得帶著政治理想無法實現的苦悶,懷著滿腔愛國熱情投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詮釋了一個愛國者高潔的靈魂。與其說屈原死於自殺,不如說屈原是死於嫉妒這把殺人不見血的屠刀之下。
自古以來,無知者不能容忍大智者,平庸之輩對賢良之才恨之入骨,正如俗話所說:“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山突於群,丘必嫉之。”一旦有人在工作中取得了一點成就,就會引起嫉妒者的吹毛求疵,求全責備或在背後指指點點,諷刺挖苦。魯迅先生曾經說過:“我覺得中國有時是極愛平等的國度,有什麼稍稍顯出特長來就會有人拿了長刀來削平它。”嫉賢妒能,其結果只是把一些有稜角、有才華的人變得平平庸庸,碌碌無為,助長了一些平庸之輩的氣焰。
§虹§橋§書§吧§。
第70節:四、贏得真摯友誼的好心態(15)
微笑著說“不”
如果你在工作時間,或是正想休息一下的時候,意外地跑來一個人纏住了你,嘮叨不休地要向你借錢,懇請你去做某事,請你幫個忙,一定要你答應他接二連三的要求,或者一定要你購買他一點東西,……你肯定會覺得厭煩,而避免這些多餘的、令人頭痛的事情的最好方法,就是婉言謝絕。
當然,拒絕別人也是有秘訣的。拒絕得體的話,對方便心悅誠服;如果拒絕得生硬了一點,來人一定對你不滿,甚至懷恨你,仇視你。而這些都是經常會遇到的事,我們要避免結怨,應該懂得一些“拒絕”秘訣。
在瑪迪達的住所附近,經常出沒著一些伶牙俐齒的街頭推銷員,他們是經過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