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部分

“最好勒緊襪筒和護踝,以免被那小子晃斷了腳踝。”

艾弗森還是得到了26分,可是加時賽中,他被勇士孤注一擲地封死了。五天之後,他一生中第一次做了替補。那是在76人對小牛的比賽。球迷們伸長脖子,察覺首發陣容裡似乎少點什麼……嗯?少了一個3號?!艾弗森替補出場。雖然這替補多少有些象徵性——他還是在場上奔跑了31分鐘,14次出手,得了22分。

剝奪掉艾弗森的首發位置,並沒讓76人踏上勝利之途。可是人們已經大體形成了這麼個共識:由於阿倫·艾弗森的存在,76人的隊員都拿不到球,無法開展進攻。因此,艾弗森的個人得分,是犧牲了球隊其他人利益的前提下得到的。

1997年春天,抨擊阿倫·艾弗森是一種流行。對他的非難,不再侷限於某個細節、某個段落。艾弗森是一個現象。在媒體眼裡,他代表著年輕天才們的優點:匪夷所思的速度、才華橫溢、頑強、勇猛、執拗——以及缺點:打球自私、做人自我、缺乏組織能力、低命中率、毛躁、無法無天。

他的壟溝頭,他的低命中率,他的高出手,他的高得分,他的街頭背景,他的死黨,他的桀驁不馴,他的拒絕尊重權威,他的無畏。這些構成了一個整體,一個被傳統派系仇恨的形象。老一代的價值取向厭惡這種對比。他們推崇的是老謀深算、深沉多智、穩定、精確、自律。

在這過程中,與其說艾弗森和老一代球迷、老一代NBA是對立的,不如說,媒體瞭解老一代球迷與NBA厭惡這種性格,於是把艾弗森渲染成了這種形象。艾弗森並未刻意去把他的生活方式推廣。但是,老一代人把他面對置疑時的反擊和自衛,當作了一種挑釁。

於是,職業生涯不過半季,艾弗森就進入到了一個是非旋渦之中。NBA歷史上,從來沒有哪個新秀,在新秀季過半時,便獲得如此強烈對立的愛,以及更多、更壓倒性的仇恨。

13。 記錄(1)

世界是永遠不會滿意的。全明星後的四場比賽,艾弗森命中率僅有24%,76人四連敗。媒體連忙宣佈“這小跑車油用光啦。”

——根本沒人去注意,他在這四場中送出了33次助攻,一共只有9次失誤。

艾弗森在全明星賽後,嘗試著無私,嘗試著多給隊友傳球。2月20日,19投10中外加13次助攻;兩天後,17投7中12次助攻。76人兩連勝,球迷們發現,那24%命中率的四場恥辱之戰,只是艾弗森在適應角色。進入3月,他打出了新秀季至今最自如的境地。3月12日再戰公牛,他23投15中37分,讓公牛隻險勝了4分。3月28日,他用另一種風格作戰:16投8中18分,10次助攻,擊敗了凱爾特人。整個3月,場均分次助攻,命中率回升到了46%。

他在用自己的行動回擊自私的指責。他並沒因為周遭的攻擊而憎恨世界。他繼續每天為600個籃球簽名,而且對每個球迷微笑。他開始學習閱讀局勢,尋找隊友的位置。奇克斯的預想是正確的——“呃,他的運球晃倒對手能力是如此之強,他已經開始吸引眾人的注意啦。他正在開始做些傳球,這樣,他的助攻數字會不斷上升的。”倘若如此延續下去,也許,他能夠透過突破分球、牽制對手,從而為隊友提供空位投籃機會,成為一個優秀的組織者呢。

可是,意外到來了。

賽季場均18分的德里克·科爾曼因傷提前結束了賽季。76人的內線,只餘下了威瑟斯彭這最後一門重炮——而且威瑟斯彭並非可以在內線砍殺的巨人,而是機動型的矮壯坦克內線。

4月2日,艾弗森送出8次助攻,助斯塔克豪斯強取36分,可是76人卻被弱旅多倫多猛龍狂勝22分。接下去的兩戰,斯塔克豪斯繼續主攻,然而76人繼續敗北。三連敗後,艾弗森決定動手做點什麼。

所有的格鬥類電腦遊戲都有一個俗套。當你被人砍了許多刀,而且刀刀帶血命懸一線時,主人公都會怒喝一聲,火光四起。一個大招黑天覆地地祭出來,把周圍的嘍羅秋風落葉一樣掃蕩得滿天亂飛。同理適用於絕大多數動漫及肥皂劇:主人公被打倒後,對方魔頭一般不予殺戮,而是歡天喜地地“啊哈哈哈哈,我終於把你踩在腳下了吧。我踩,我踩,我踩!”然後主人公大吼一聲,剛才還九死一生的羸弱身軀忽然成了金剛不壞之軀,把反派叮噹五四一頓亂揍。

這就像殺出垓下、未到烏江,東城山岡上的項籍。身邊已沒有十萬楚軍,只有二十八騎。已入絕地,反而不需瞻前顧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