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可能都有,各種理由都成立,當失敗與成功的機率難分伯仲時,充
滿風險的決策就成為最痛苦的事情。
林彪沉默良久,權衡再三,終於作出決定:“為穩妥起見,準備與白崇禧集團主力在衡寶地區決戰。”
10月5 日,兩份特急電報從武漢第四野戰軍司令部傳到了位於長沙的十二兵團司令員蕭勁光手中:各部即在原地停止待命,嚴整戰備以待我兵力之集中。
如敵向我大舉進攻時,各部可採取誘敵深入的方法,以一部抗擊敵人,主力後移。
擔任西路作戰任務的第十三兵團亦接到電報,命令程子華、蕭華率部停止南進,由芷江、會同轉向寶慶、祁陽,準備于衡寶地區尋敵主力決戰。
林彪此舉的意圖是:以西路軍之一部,達成對衡寶地區的東西合圍;以中路軍四個軍,會同二野五兵團主力,從正面展開攻擊,與白崇禧決戰衡寶。
正當雙方調動兵力,調整部署之時,一個純屬偶然的事件,導致了戰局出現戲劇性變化。
10月5 日,當林彪命令中路和西路各軍停止前進,轉入決戰準備時。擔負中路軍先頭部隊的第四十五軍一三五師,由於沒有接到停止前進的命令,仍大踏步挺進,並於5 日夜在衡陽西北越過衡寶公路插入敵人側後,進至寶慶東南地區。6 日,該師楔入敵後,在靈官殿地區與白崇禧部四個師激戰一天,站穩了腳跟。此時,白崇禧已開始向第四野戰軍的東、西兩線展開反擊。
正當反擊不利、出師未捷之際,解放軍一三五師當胸插了一刀。中路軍按兵不動,西路軍疾速東進,防線正中又被捅了一刀,白崇禧一時對林彪的“部署”大感疑惑。於是,在腹背受敵的情況下,白崇禧於7 日凌晨下令全線南撤。頓時,決戰的“底氣”全無,數十萬大軍一路逃奔向兩廣。
針對白崇禧的全線突然撤退,林彪當即命令中路正面四個軍全線出擊,分別沿衡陽、耒陽、零陵方向加速前進;令西路軍搶佔武岡一線,堵截白崇禧的西退之路。一場大規模追殲戰在湘南地區展開。
10月8 日,第四野戰軍解放湘南重鎮衡陽。
當第十二兵團司令員蕭勁光正率領部隊南進殲敵時,他接到了新的任命,有幸成為年輕的共和國第一任海軍司令員。衡寶戰役後,第四野戰軍主力如雷霆萬鈞之勢,直下廣西,橫掃退踞廣西的白崇禧殘部。至12月10日,共殲滅國民黨軍白崇禧部28。2萬餘人,勝利地解放了廣西全境。
1949年12月中旬,橫掃粵桂的兩廣戰役還未結束,中央軍委便將解放海南島的任務賦於第四野戰軍。
12月14日,第十五兵團司令員鄧華收到了林彪簽署的命令:根據中央軍委部署,野戰軍司令部決定:由鄧華率十五兵團機關,統一指揮第四十軍和第四十三軍,並配屬加農炮二十八團、高射炮兵一團及其保障分隊,在瓊崖縱隊配合下,準備解放海南島。
解放海南島可能是第四野戰軍在中南地區追殲國民黨軍的最後一仗。
然而,渡海作戰對在陸上陸戰憫熟的指揮員鄧華來說,確實是個新問題。
水文潮汐、越海航渡、突擊上陸等等,這些在陸上作戰根本無需考慮的因素,在渡海作戰中必須認真加以考慮和解決。10月24日,第三野戰軍之第十兵
團,在未進行充分準備的情況下倉促渡海作戰,招致了金門島登陸戰的失利。
眼下,自己要指揮攻佔的海南島,無論從哪個方面講,都要較金門作戰複雜得多,因此,海南島登陸作戰也就比金門島登陸作戰困難得多。
早在一個多月前廣東戰役正緊張激烈進行之際,鄧華就已經得知自己的部隊將擔負解放海南島的任務。10月14日,中央軍委在發給第二野戰軍第四兵團司令員陳賡的電報中,就已經明確指出:“四兵團應乘勝向粵西南追擊,佔領並殲滅逃至高要、新興等縣之敵,使第十五兵團易於攻取海南島。”
海南島又名瓊崖,是中國的第二大島,位於南海北部,與雷州半島隔海相望,海峽寬11至27海里,全島面積3。4 萬平方公里,是南海北部通向北部灣的咽喉和華南地區的海上屏障,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從軍事地理角度來看,這個素有“南中國海門戶”之稱的中國第二大島,是比較便利於長期防守的。島的中部為五指山和黎母嶺,山脈綿亙,叢林茂密,易守難攻。島上瀕海地區,多為丘陵與平原,便於部隊機動防禦、調遣兵力。特別是那旖旎的熱帶風光與氣候,足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