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2部分

冀軍區時,即留在該軍區擔負作戰任務。

11月11日,在邯鄲戰役中起義的國民黨新編第八軍改名為民主建國軍,高樹勳為總司令,加入晉冀魯豫軍區序列。

11月中旬,以太行軍區主力組成第六縱隊(轄第十六、第十七、第十八旅),王宏坤兼司令員(後由王近山代司令員),段君毅任政治委員;以冀魯豫軍區主力組成第七縱隊(轄第十九、第二十、第二十一旅),楊勇任司令員,張霖芝任政治委員。同期,因中央軍委擬調第四縱隊(不含第十一旅)

去東北,組成第八縱隊(轄由第十一旅改稱的第二十二旅、新組建的第二十三旅、軍區獨立旅改稱的第二十四旅),謝富治任司令員、王鶴峰任政治委員。12月初,中央軍委決定第四縱隊不去東北,仍留大嶽軍區。隨後,第四縱隊與第八縱隊(不含第二十四旅)合併,稱為第口縱隊(仍轄第十、第十一、第十二、第二十三旅),陳賡任司令員,謝富治任政治委員。第二十四旅改為太嶽軍區獨立旅。

這時,各二級軍區的主要負責人是:冀魯豫軍區司令員王秉璋,政治委員張璽;冀南軍區司令員杜義德,政治委員李菁玉;太行軍區司令員秦基偉,政治委員李尋峰;太嶽軍區司令員王新亭,政治委員聶真。

1946年5月15日,國民黨第三十八軍副軍長孔從洲率第五十五師於河南鞏縣起義,後與第十七師匯合,被命名為西北民主聯軍第三十八軍,孔從洲為軍長、汪峰為政治委員。

至1946年6月中旬,晉冀魯豫軍區部隊,除精簡整編和調往其它地區的以外,尚有野戰軍五個縱隊,連同地方部隊共27萬餘人。

從1945年秋季開始,晉冀魯豫軍區正規兵團和地方部隊對日寇進行大反攻,同時對國民黨軍的進犯給予了堅決的回擊,曾先後在上黨地區殲滅國民黨軍隊十三個師,在邯鄲地區殲滅沿平漢路北犯的國民黨軍兩個軍,並爭取一個軍起義。這兩次作戰,打擊了蔣介石發動內戰的囂張氣焰,保衛了抗戰的勝利果實,對爭取和平民主和支援我軍在東北的展開起了重要作用。

在國民黨與我黨簽訂和平停戰協定後,晉冀魯豫軍區部隊除堅決執行和維護停戰協定,擊退敵人對我解放軍的蠶食和偷襲外,各部隊展開了大練兵運動,並積極參加地方減租減息和生產運動;為對付國民黨發動全國內戰作了充分的準備。

1946年6月,國民黨軍隊在美帝國主義的支援下,向解放區發動全面進攻。晉冀魯豫軍區處於解放區南線的中央,除要粉碎敵人對本區的進攻外,還擔負著前與中原、左與華東、右與陝甘寧我軍進行戰略配合和策應的重要任務。據此,軍區於6月、27日,以第三、第六、第七縱隊(後增加第二縱隊)和冀魯豫軍區主力一部組成野戰軍,由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擔負豫東方向的作戰任務。接著,於7月14日,組成野戰軍指揮部,由邯鄲開赴冀魯豫前線指揮作戰。軍區的工作由膝代遠、薄一波等負責。

1946年7月至10月,晉冀魯豫野戰軍,在劉伯承、鄧小平的指揮下,連續取得東隴海、定陶、鉅野和鄄城等戰役的勝利,予敵以沉重打擊。與此同時,陳賡率領的第四縱隊在晉南輾轉機動作戰,接連取得聞(喜)夏(縣)、同蒲、臨(汾)浮(山)等戰役的勝利。軍區各地方武裝,依靠廣大人民群眾開展游擊戰爭,有力地配合了野戰軍作戰。1946年11月至1947年2月,第四縱隊在晉綏部隊的協同下,取得呂梁、汾(陽)孝(義)戰役的勝利;

野戰軍主力取得了巨(野)金(鄉)魚(臺)等戰役的勝利。1947年3月至5月,為粉碎敵人對山東和陝甘寧解放區的重點進攻,野戰軍又分別在晉南和豫北進行戰略性反攻,殲敵6萬餘人,克城30多座,併為轉入戰略進攻創造了有利條件。

在此期間,為建立戰略機動的樞紐,1946年12月12日,以冀魯豫軍區水東軍分割槽與華中軍區第八軍分割槽擴建為豫皖蘇軍區,張國華任司令員,吳芝圃任政治委員。同年12月20日,第一縱隊由晉察冀軍區歸建。1947年3月16日,第一縱隊與第七縱隊合併為第一縱隊,楊勇任司令員,蘇振華任政治委員。

到1947年6月,晉冀魯豫軍區部隊已發展到42萬人,其中野戰軍為五個縱隊,炮兵和工兵的建設也有了進一步發展,各二級軍區所轄獨立旅已達10個。

遵照黨中央以主力打到外線去,將戰爭引向國民黨統治區域的戰略方針,1947年6月10日,由劉伯承、鄧小平率領的第一、第二、第三、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