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部分

部件,分批運回美國。

7月3日,第十個架次、也是最後一個架次的安…124運輸機,裝載著美國EP…3飛機機體、機上偵察裝置及部分拆解工具,從海南陵水機場起飛出境。一個小時後,美方拆運技術人員也離開陵水機場,於次日上午乘美方專機從三亞機場出境。至此,美國EP…3偵察機的拆運工作全部結束。

飛機拆運期間還發生了一個小插曲。拆運工作開始後,就有少數境外記者在三亞一帶活動。雙方在談判中商定,飛機拆運工作不對外公開,雙方還承諾不接受媒體採訪。但奇怪的是,拆運工作開始不久,網際網路上就開始出現EP…3拆卸現場的照片。而且,隨著拆卸工作的進展,照片不斷更新。顯然是有人在現場跟蹤拍攝。我們不得不提醒美方拆解小組的人員自律,以防止類似事件繼續發生。

鬥而不破尋轉圜

“撞機事件”雖然使中美關係受到影響,但雙方必須考慮如何從長遠出發,放眼未來,保持中美關係的健康、穩定發展。

這段時間我也在思考,在“撞機事件”妥善處理之後,如何才能切實推動中美關係得到改善。我感到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與美國國務卿鮑威爾建立密切聯絡。

中美南海“撞機事件”(12)

鮑威爾是2001年1月20日就任美國國務卿的。他是美國曆史上第一位非洲裔國務卿。2000年12月獲悉他被布什總統提名為國務卿的訊息後,我就給他發去了賀電。

我雖然從來沒有見過他,但知道他在美國頗負盛名。他是牙買加非洲裔移民的後代,行伍出身,曾兩次參加越戰,擔任過里根政府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老布什及克林頓政府的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官拜四星上將。由於在第一次海灣戰爭中的出色表現,鮑威爾成為美國人心目中的英雄。

據美國媒體和一些專家學者說,在布什政府中,鮑威爾屬溫和務實派,對發展對華關係總體持積極態度。

當時,中美關係雖然因“撞機事件”受到一定影響,但從大的方面看,兩國在許多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上有著共同利益,需要合作,因此雙方始終保持著溝通和協調。即使是在處理“撞機事件”期間,我也兩次與鮑威爾就伊拉克問題互致信函。

外交往往是這樣,該鬥爭就鬥爭,該合作就合作,不能因為有鬥爭就不合作,也不能因為有合作就不鬥爭。不管鬥爭還是合作,都只是手段,根本目的還是維護國家利益。

2001年6月28日,美方向我們提出,鮑威爾國務卿希望和我通話,談伊拉克問題。這是我和鮑威爾的首次通話。

現在,大家對領導人之間的通話都習以為常了。但當時,“電話外交”並不普遍。那時候,外交上的溝通和交流大多是透過互致信函、照會,或透過駐外使節進行,領導人之間的電話溝通很少。所以,通一次話就顯得很重要。我感覺應該抓住這一難得機會,推動鮑威爾在雙邊關係上往前走。

雙方簡短寒暄後,鮑威爾就直奔主題,開門見山地談起伊拉克問題,說是要爭取中方支援美方提出的針對伊拉克的“審查物品清單”,並希望中方在安理會做出積極表態。

我闡明瞭中方在伊拉克問題上的原則立場。之後,我就中美關係講了一段話。

我對他說,前一段時間,中美關係遭遇了困難。中方重視中美關係,希望與美方開展建設性合作。10月份,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將在上海舉行,我們願與美方一道,為兩國元首在APEC會議期間會晤及布什總統訪問北京做好各項準備,推動兩國關係健康、穩定地發展。

鮑威爾對此做出了積極回應。他表示完全同意我的觀點,願與我保持密切聯絡。他說,前一段兩國關係中出現的困難已成為過去。他期待著在7月出席河內東盟地區論壇外長會期間同我會晤,並期待著陪同布什總統於秋天訪華。

錢其琛副總理3月份訪問美國時,鮑威爾曾表示接受中方的訪華邀請。我重申歡迎鮑威爾在河內會晤後訪華,他再次欣然接受。

青山不遮東流水

7月4日是美國的“獨立日”,也就是美國國慶日。

我與鮑威爾通話後第二天,即6月29日,布什總統在白宮舉行了國慶招待會,邀請各國駐美使節夫婦參加。在招待會上,布什總統對楊潔篪大使表示:美國飛機運回來後,他願立即主動同江澤*席通話。

這是個重要訊號,楊大使立即向國內做了彙報。考慮到中美關係當時有所改善,美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