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擊並陷於癱瘓、半癱瘓狀態,黨的各級領導幹部普遍受到批判和鬥爭,廣大黨員被停止了組織生活,黨長期依靠的許多積極分子和基本群眾受到排斥。‘文化大革命’初期被捲入運動的大多數人,是出於對毛澤東同志和黨的信賴,但是除了極少數極端分子以外,他們也不贊成對黨的各級領導幹部進行殘酷鬥爭。後來,他們經過不同的曲折道路而提高覺悟之後,逐步對‘文化大革命’採取懷疑觀望以至抵制反對的態度,許多人因此也遭到了程度不同的打擊。以上這些情況,不可避免地給一些投機分子、野心分子、陰謀分子以可乘之機,其中有不少人還被提拔到了重要的以至非常重要的地位。”這一段論述切中要害地指出了“文化大革命”偏向的組織根源。除了我們在分析“王明左傾路線”偏向時的三個因素也不同程度起了作用之外,“文化大革命”又多了一個因素,那就是如《決議》指出的:“在社會主義條件下進行所謂‘一個階級推翻一個階級’的政治大革命,既沒有經濟基礎,也沒有政治基礎。它必然提不出任何建設性的綱領,而只能造成嚴重的混亂、破壞和倒退。歷史已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