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部分

仍對那位經理心存感謝,而且在以後的20多年職業生涯裡,公司開任何會議,他總是提前到達,再也沒有遲到過。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學到如何透過對結果負責來保證執行到位:

(一)做任何執行之前,先想清楚要達到什麼樣的目的和效果,必要的話,逐條將它們列出來。

(二)如果要達到這些目的和效果,需要具備什麼樣的條件,應該採取怎樣的方法,也逐條列出來。

(三)哪些條件是具備的,哪些條件是缺乏的,對於缺乏的條件,應該怎樣彌補。

txt小說上傳分享

以結果思維引導(2)

(四)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和阻力,都要有“沒有不能,只有不肯”心態,窮盡一切可能,想盡一切辦法,確保完成任務。

走出四大誤區,強化結果導向

執行在強化結果導向的同時,還需要走出四大誤區:

第一,動機論。

執行強調的是結果,而不是動機。在執行的時候,不能光強調自己的動機和出發點是好的,而要對具體情況進行分析,否則好心就有可能辦壞事。

在北京一家高檔酒店,曾經發生過這樣一件事。

一位在歐洲頗有身份的女士來華訪問,下榻這家高檔酒店。酒店以貴賓的規格接待了這位女士,周到的服務讓她十分滿意。

為了讓自己的服務做得更好,進一步表達酒店的心意,酒店總經理主動提出送這位女士一件有中國特色的衣服,她非常高興地同意了,並讓裁縫給她量了尺寸。

幾天後,總經理特意親自將一件趕製好的漂亮昂貴的絲綢旗袍送了過來。本來這是件皆大歡喜的事,不料這位女士見到旗袍後,卻面露慍色,最後勉強才收下。

更讓人沒有想到的是,這位女士在離開酒店的時候,並沒有將那件貴重的旗袍帶走,而是像扔垃圾一樣扔在了客房的角落裡。

這讓總經理大惑不解,他怎麼也想不明白,客人的態度前後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反差。

後來,經過多方打聽,他終於弄明白了其中的原因。

原來,那位女士看到街上沒有女士穿旗袍,而酒店餐廳裡的服務員卻都穿著旗袍,因此誤認為旗袍是服務員的專用服裝,而總經理送給她旗袍,是對自己的不尊重,因此非常生氣,臨走時乾脆將它丟到一邊。

真相大白,總經理頓時懊惱不已,這真是好心辦了壞事,本想表達自己對客人的尊重,誰知結果卻恰恰相反,引起了客人的誤會。

毫無疑問,總經理的動機和出發點是好的,但他卻沒有想到,自己認為好的,別人不一定就認為好;自己認為別人理所當然能夠理解的,別人未必就能理解。

如果他能事先考慮到中西文化的差異,和那位女士進行溝通,並詳細介紹一下旗袍的歷史,那麼這樣的誤會就完全可以避免。

“動機”好,結果未必就好。只有先考慮“結果”,再衡量動機,才會收到執行到位的預期目的。

第二,過程論。

我們常說“不重過程重結果”,然而在執行中,很多人卻容易不知不覺陷於“過程論”中,而忽略了結果。

這樣一來,就容易陷入忙亂,似乎總有幹不完的活,忙不完的事,但真正有結果的,卻沒有幾個。

這就好比談專案,有的人一年忙到頭,談了幾十個甚至上百個專案,但卻總是在“過程中”,沒有一個有結果。而有的人,看起來不緊不慢,卻很有目標性和針對性,談的專案不多,卻幾乎談一個成一個。相比之下,毫無疑問後者的執行要到位得多。

第三,本色論。

所謂“本色論”,就是隻強調自己的“風格”,憑自己的好惡和習慣做事,有話直說,不重大局,不分時間,不顧場合。

很多人“本色”一上來,往往就會將結果拋在腦後,甚至只盯著執行過程中的某個小差錯,最終影響了整個結果。

一家企業舉行慶典活動,宴請了不少重要的嘉賓。

服務員逐個給嘉賓端上茶水,然後轉身準備離開。

這時經理卻發現,別的客人的茶都上了,服務員卻偏偏漏掉了最重要的一位客人——正在和他們談一項重要合作的大客戶。

經理一看,很不高興,於是走上去,毫不留情地將服務員訓斥了一通:

“你怎麼搞的,心不在焉,做事怎麼這麼不細心!”

本來這位客人當時正在和別人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