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勞力配置的
彈性。然而,在農戶可把更多勞力配置到非耕作活動的地區,收入分配比較
均衡。
按區域研究 1949 年以前的農業,是日本研究中國農業的主要學者在最近
的大作中採用的方式:天野元之助著《中國農業之區域發展》。關於滿洲農
村,參考中兼勝義著《舊滿洲農村社會經濟結構之分析》。根據 1944 年進行
的調查,今崛誠二著《中國封建社會的結構:其歷史與革命前夕的現實》非
常詳細地描述了華北農村。
一批新獲得的關於中國土地狀況的原始資料是原南京中央政治學校的
200 卷論文(包括實地調查筆記),這些論文是在 20 世紀 30 年代由就各種
各樣農村行政和鄉村問題進行實地調查的碩士學位生撰寫的。這些論文由蕭
錚主編,1977 年由成文書局以《民國二十年代中國大陸土地問題資料》叢書
形式在臺灣出版。也可查閱臺北土地管理研究所根據剪報編成的有價值的索
引:《民國二○三○年代中國經濟農業土地水利問題資料》。
6.農民運動
雖然鄧嗣禹著《抗議和犯罪在中國:秘密結社、民眾起義、農民造反的
書目》包括中國歷史所有時期,但是,所有近 4000 條書目中,有相當大的比
例涉及 20 世紀上半期的事件。南京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除本書第 6 章腳註
(《自發的抗租抗稅》節)涉及的檔案外,僅藏與地方農民鬥爭有關的少量
檔案。主要見檔 1/2/999:《江蘇安徽湖南等省農民抗租鬥爭》(1929—1941
年)和檔 1/2/1000:《蘇皖湘等省農民抗租鬥爭》(1929 年 11 月—1930 年
1 月)。雖然比檔 1/2/1000 多得多,但檔 1/2/999 幾乎不含關於風潮或其他
集體暴力行動的資料。然而,該檔提供很多關於爭端、控訴或請求的資料(如
佃農請求官員阻止地主提高佃租,或控訴軍隊把出租給他們的土地收回)。
美國檔案館提供不太詳細的報告,但頗多提到特別是在美國領事館駐地附近
的農民騷亂。特別有用的資料是領事館每月報告(國務院檔:893.00PR),
以及檔 893.43(秘密會社),893.48(災難、饑荒狀況),893.108(犯罪,
匪患)。珍貴的資料也零星分散在檔 893.00(政治事務)和 893.00B(布林
什維主義)的大量資料中。
另外,不容易得到的中國報刊報道的摘要可見於章有義編《中國近代農
業史資料,第三輯,1927—1937》(見第 1012—1033 頁)和馮和法編《中國
農村經濟資料》,以及《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農民運動》。更詳細一
些的農民風潮的報道有時出現在和以上三部資料集一樣具有左傾觀點的上海
刊物《中國農村》,以及《東方雜誌》上。兩種有用的調查是:蔡樹邦著《近
十年來中國佃農風潮的研究》和自鳴編《一九三四年中國農村中的各種騷動
風潮一覽表》。這些資料大多具有報紙報道的性質。它們一般提供關於每次
事件參加人數的概約數字,幾乎沒有提到領導人的社會地位和職務,或參加
者的社會成分。學者希望,利用包括警方報告或司法案卷在內的省級或縣級
檔案將會使研究更深入得多。南京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檔 2/2/1130 的資料記
錄 1930 年 12 月至 1933 年 10 月浙江、福建及湖南三省告地主、土豪或地痞
的訟案,但這些案件無一明顯地涉及風潮乃至小騷亂。
在西方,與在中國不同(關於毛澤東時期及毛澤東以後的中國編史學,
見詹姆斯?P.哈里森著《共產黨與中國農民造反》和劉廣京著《世界觀與農
民造反》),研究自發的地方農民運動是最近發展起來的。但是,這個領域
在迅速發展中,這點由《現代中國》季刊許多期的內容加以證實,該刊是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