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賜給了他。
北魏的崔巨倫曾身陷敵手,對方統帥聽說過他的才能和名望,想利用他,崔巨倫卻想脫身逃走,他奉命作詩,便胡謅一首,弄得大家鬨然大笑,以為他徒有虛名,不把他當回事,崔巨倫才得以脫身。
然而,裝愚也不是什麼地方都行得通的,有些場合下,愚蠢是沒有價值的,只有顯示自己的才能,才會得到對方的尊重從而保全自己。
嘉靖年間倭寇侵掠江南,崑山有個姓夏的書生被倭寇俘虜,他就自稱有詩才。倭寇將領一聽,待他如同上賓,每天同他作詩唱和,夏生因此免遭於禍。過了很久,夏生要求回家,倭寇將領還送給他許多禮物。
崔巨倫不能不裝愚,因為對方想利用的就是他的才,在這種場合,才本身是個禍根。而夏生不能裝愚,因為倭寇對殺一個愚人毫不在乎,但他們武化之餘還需要點文化,加上本身對中國詩歌的欣賞和愛好,一個有詩才的中國人在他們眼裡是很有價值的。崔、夏二人要是不分物件互換一下位置,那就都得遭殃了。
人在裝愚時,總還想有點作為,要是純粹用於自保的話,那乾脆再披上厚一點的盔甲,裝醉、裝聾、裝瘋、裝死,讓對方無從下手,辦法也許更有效一些,特別對那些已有名聲且身處相熟者中間的人,尤為適用。
魏晉時,阮藉是竹林七賢其中之一。魏國權臣司馬昭原想同阮藉結為兒女親家,讓阮藉把女兒嫁給司馬長炎,即日後廢掉魏帝建立西晉的晉武帝。阮藉不想捲入當時黑暗的政治,又不便明著反對,就借嗜酒而連醉60天。司馬昭見他終日沉醉,連話也搭不上一句,只好作罷。以後,司馬昭的心腹鍾會多次訪問阮藉,想請他談談對國事的看法,以便抓住把柄定他的罪。可阮藉整天酩酊大醉,不省人事,鍾會開不了口,只好怏怏而回。
阮藉之醉可以說是真醉,也可以說是假醉,真假不在這60天,而是他差不多一生都在醉,這個醉就是有意識的了,因為當時的政治極為險惡,文人要想保持清白而又得善終,難乎其難。
這種缺乏起碼人身保障的情形,在整個傳統社會中一直沒有得到根本的改變,即使在政治不那麼黑暗的時候,身為官宦的人也時常需要用裝傻來避免落入難以解釋的困境。
明代大思想家王守仁,人稱陽明先生,曾任刑部、兵部主事,因為觸犯了大宦官劉瑾而受了廷杖,並被貶為貴州龍場驛丞。王守仁出了朝門,換上平民服裝,立即上車前往貴州。過江時,他寫了一篇弔唁屈原的祭文,又寫了投江絕命辭,假裝投江自盡。絕命辭傳到京城,劉瑾聽說王守仁已死,才打消了派刺客暗殺他的念頭。
愚到不可及這一步,可謂鬼神莫測了。
▲虹橋▲書吧▲。
第24節:以平庸的面貌示人
以平庸的面貌示人
古人曰:〃直木先伐,甘井先竭。〃修理房屋,一般所用的木材,多選擇挺直的樹木來砍伐;水井也是湧出甘甜井水者先乾涸。有一些才華橫溢,鋒芒太露的人,雖然容易受到重用提拔,可是也容易遭人暗算。所以聰明的人從不輕易炫耀自己的才能。
上古有一種很會鼓動翅膀的鳥,與別的鳥毫無出眾之處。別的鳥飛,它也跟著飛;傍晚歸巢,它也跟著歸巢。隊伍前進時它從不爭先,後退時也從不落後。吃東西時不搶食、不脫隊,因此很少受到威脅。從它的表現看來,這種生存方式顯得有些保守,但是仔細想想,這樣做也許是最可取的。凡事預先留條退路,不過分炫耀自己的才能,這種人才不會犯大錯。這是在現代高度競爭社會中,看似平庸,但是卻能按自己的方式生存的一種方式。
春秋時,公孫儀任魯國的宰相,他很喜歡吃魚,國內的人都爭著買魚獻給他,公孫儀一概不接受。他弟弟問他:〃你既喜歡吃魚,為什麼又不要呢?〃公孫儀回答:〃正因為我喜歡吃魚,所以才不接受別人送的魚。如果接受了別人的魚,必然要按別人的意願辦事,那就可能觸犯法律;觸犯法律,就會被免去宰相;免去宰相,雖然喜歡吃魚可還會有誰送給你嗎?不接受魚而不被免去宰相,這樣,雖然沒有要人家的魚,但卻能長久地自己買魚吃。〃
公孫儀的頭腦在他身居宰相高位時也十分清醒。他能辯證地認為只有不吃別人的魚,才能真正長遠地吃自己的魚。世上不知有多少人沒有公孫儀這份智謀。在小利面前,貪心過剩,結果被別人牽住了鼻子。特別是一些已取得一定地位和成就的人,由於他們有好的影響力,人們對他們一般都是有所求的。一些居心叵測的人心當然會對其曲意逢迎,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