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其中的佼佼者——幹部們,更是獲得了別人無法企及的“實做”經驗。無論是媒體還是當事人都對這點倍感驕傲,那些真正參與了的,譜寫了無悔的青春。無論是學分,還是經歷,最後都匯入到價值的洪流當中,在他今後的人生中依然熠熠生輝,乃至普照他未來未知的道路,能夠點亮黑暗的前行小徑,出色的人的童年和他的少年、年青年時代連在一起——這豈不是在續家譜麼?曾經中學的政治課上我們的觀點認為那是地主階級迷惑農民階層對抗意志的文字羅網。歷史的相似如何解釋?以階級的立場完全走無產階級史學觀的道路看來是過時的,不再有吸引人的新穎觀點,甚至無法解釋恰當的現象,若干年後的某一天,講到現在的大學,由此上溯到書院時代,中國人會對自己的當代史作出何種評論呢?抑或民間的蠢蠢欲動並不能展露一個時代的斷面,殘片斷章的野史怎麼能夠支撐波瀾壯闊的畫卷,這不是歷史研究的方法或結果?如果歷史也講究經世致用的話。不能形成厚厚的幾大本,即便是24史也只是某一階層無意中留下的歷史。他們被忽略了,幾千年以來如粉如齏的塵土。
離開的那個人,他確定要去做什麼?後來真相大白,他是去喝啤酒。當有人追隨他,他確定那是一種追隨嗎?他確定將要和他去喝啤酒嗎?後來謎底揭開,那是他們年少輕狂、義氣勃發的決定“裕天資英雄,毅家無累擔之資,樗蒲一擲百萬,無忌酷似其舅,此三人作事,何憂不成”當初他們決定“揭竿而起、斬木為兵、蓄紙為甲”形成史書之後,文字是這樣的優美,再也見不到當初呢些可憐、懦弱、無能為力的農民形象了。李曉覺得他們一定也讀過這段歷史,看上去是渾渾噩噩的走出去,難以告人的野心他們未必沒有。有些人做了決定,做出某些事情,離開這個失敗的卡拉ok廳,大家願意打破沉默紛紛聲討這失敗的舉動,李曉懷疑,之後驚人的喝啤酒活動正是有了眼前細細索索的聲討聲做群眾基礎——比如歷史書上明確記載:四五運動奠定了粉碎四人幫的群眾基礎。。。李曉有點懷疑群眾的力量,比如目前,大家不願承受失敗,卻沒有人做出改變乃至流露那種意圖。當那個人漫無目的的跨出去,偶然碰到了啤酒攤,懷抱著滄桑感與無中生有的若干啟迪隨便就坐。他可能都不知道自己是坐在了啤酒攤上,以為那是某個和馬路崖並無差別的居處,老闆沒打算趕他走,因為他的無禮和唐突,也並不招待他,啤酒攤不打算馬上開張。一個人就這樣找到一處安靜無人打擾的地方,坐下,款款打好長久等待的基礎,更幸運的是他還能夠回憶往事。尤其在大學畢業時,該有多少往事供他回味?一莊又一莊,都是人生寶貴的財富和難得的經歷啊!灰白是個隱忍的秘密,誰把他加在青春之上誰就是膚淺的。現在他開始回憶前事。在這個地方難道不會顯得太不專業嗎?很可能這種平衡的狀態瞬間就被打破。果真,熱身或前戲還沒演完,另一個人不為意識統馭,在他身邊坐下。他們認識,是剛才那個卡拉ok廳裡的年輕人中的兩個。他們對笑一下,映襯卡薩布蘭卡的情調。二人終其一生都在尋找的那種如沐春風的瀟灑派頭再不會如今日這般紮實可信的縈繞於二人左右了,在銳意的抉擇演繹完畢之後,考慮他來的是不是時候,有延續多久的可能?或許應該馬上站起來,腆腆肚子,鄒鄒眉,望著遠方像是確實在看著什麼,穿了筆挺的板褲和黑皮鞋,把握此時的一分一秒,時間不夠,精力難當。總之在偶然的相遇之後應當盡力追尋這其中的必然因素,得到他們,裝在瓶子裡,記在小本子上,形成系統或是理論最好能出一本書——《如何保持瀟灑的男人或女人行為模式考》
本打算繼續鮑加的故事,誰知“王家衛的東邪西毒已經看了四遍了”所以那種難以掩飾的文藝氣息又溢了出來,才華橫溢的樣子,風格的迅速轉換令他們很不適應,想起了自己對著電腦螢幕——上面正閃過東邪西毒的連續畫面——追尋文藝青年的那份孤寂是很酷的。然而長久的面對冷冰冰的螢幕,會忽略現實存在與螢幕溫度之間的差別。一天的時間,當把視線離開電腦螢幕,望著眼中的廢墟,誰能夠大笑一回?二者之間會有細膩的不同,以至幾乎相同。“藥非玄冥,厥疾弗繆”應該把他拉回來,無論他是在鍛鍊一個文藝青年的素養還是沉浸在對美的敬意中難以自拔,用20匹馬——來點猛料、避免真空的出現,簡單的、輕鬆的、努力的把他拉回來,雖然夢總有醒的一天。什麼時候醒來是個人絕對的權力,不要剝奪也不要反對,會有結果嗎?會有悲劇嗎?告誡簡直是居心叵測。那麼就什麼都不做?不,總有人,要做點什麼。包括吞食大量的阿司匹林、憤怒、譏刺、蔑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