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部分

卻會思念暮年,唸到暮鍾。——這是說,我想活到暮年。可活到暮年的意義是什麼呢?是生來為人的連我自己都沒覺察到的人類的進步。那麼,前面說的M老漢的“設若放棄辛苦地生活……”當然就沒有道理。算是我的多慮想法。堅巖的一門心思埋頭幹活,而那前方的召引,有,存在,它便是人類的實際——在希望之上的人類的進步。

我對暮鐘的無意念叨,這意料之外的念頭,就是一種實際吧;它在我的希望之上出現,並且在現狀下“響”了。

十、希望和追求

那麼,個人的希望便是可有可無的了?人類的進步,都能在我們的希望之上進行。

不可以。個人的希望得有,得時時刻刻地擁有著,(不是說更新,累計。)才能集中追求,才能真正地為人類的“飢餓”現狀而奮鬥。希望和追求,像植物的根與莖,是緊緊連在一起的。暮鍾會響於希望,對我來說,是靠她的幫忙。她會幫助我,我想是因為她以為那是我的一個希望,希望聽到暮鐘響,所以她幫我“追求”,和我一同“奮鬥”,最終讓我“實現了希望。”可見,希望之上的,自生自長,開花結果了當然好,但不好保證。而希望中的,有目標也有追求,而且滿懷信心,個人能更好地活著並活出自我價值。——我們五個年輕人剛開始建築土牆房時,就是因為懷揣各自的希望,所以我們才幹勁十足,並且不輕易揚放棄之言。這正是對希望的奮力追求。

人類的希望就是人類的進步。人類的追求就是我們每個人的希望和追求。

人類的希望,即人類的進步如彩虹般是有美麗色彩的。因為芸芸眾生各自不同的希望與夢想。而看到人們無論有意識或無意識的追求與奮鬥——人類的追求,是多麼值得感動與欣慰的一件事。

同時還激勵我們自身繼續努力。如我在《我的心間的淚世》的結尾寫道:

我的心間的淚世,哦,那一人世苦痛的思索地,那一人生想法的叩問心情……

思索痛苦,也痛苦地思索,無論“心在淚世”,還是“淚在心間”,都是一種對思索的追求。對思索的追求,沒有結束,甚至沒有盡頭,要不斷地叩問……

2009年6月

女攝影師之死

海棠樹的葉子又落了。外面還在下雨,下得淅淅瀝瀝地細響聲不斷;外面仍在颳風,颳得一陣緊似一陣。幾隻低徊的雨燕孤憐地掠過小院,地面成股的雨水“咕咕嚕嚕”流進下水道。天氣已經很涼了。秋天早已經來到,一次次的秋風卻還在催促著秋天的“到來”。這是多少次了呢?秋天,應該接近尾聲了吧。院子裡只有一棵海棠樹。不大一會兒,天就黑了下來,——是比陰天要黑的天色。街上的路燈亮起來,昏黃的光線從小院矮矮的院牆上方奔進來,抵在隔壁的人家的窗戶上,光線反射,好似各處都有星光閃爍。海棠樹在風雨飄搖中,抖落了大片的葉子,光禿禿地,孤零零地。海棠樹頂端的枝椏沐浴在紅光中,沒有往日的霧氣塵土烘托,好像純淨了許多。雨在醉醺的微光中落下來,給四處增添一種迷朦色。尤其是那棵海棠樹的樹影,在這一個秋天的“秋季”——傍晚之時,顯得更加孤獨、零散。

鬱憂情不自禁地又“傷起來”。——前面的那個“憂”字已被省略了。她名字裡有個“憂”字,作為年輕女人的人真的就“憂”。她趴在舊式窗臺上,看著外面的小院,痴痴地反覆想,這是多少次了呢。今秋(今年秋天)的不必說,去秋的這樣的情形可是體味夠了的!要是可以將那一種滋味在醉裡嚼,那鬱憂一定可以嚼出“秋天人悲傷”的本質來,像嚼米飯嚼出澱粉嚼出葡萄糖來一樣。夜幕很快地籠罩下來。住在小院的其他的人都還沒有回來。外面很靜。沒人的寂靜。他今晚仍不會來的吧?鬱憂想。雖然一整天都沒有吃過什麼東西,但鬱憂一點兒不覺得餓。她在小屋裡播放了一整天的流行歌曲,聲音放得很大很震撼,似乎想與外面的以動襯出的無人寂靜再對比,兩層對比之下凸顯她的頑固心情。她忽然明白,有的人喜歡聽憂傷心情的歌曲,並不代表就是喜歡這歌曲本身,更可能是拿它作襯托,襯托出自己更憂傷的心情。那首歌曲在屋裡重複播放著。屋裡的人也彷彿被“重複”住了,不覺得時間變化得好快,已經到這傍晚了。

這個小院有點像《駱駝祥子》裡祥子和虎妞住的大雜院。但此小院不如大雜院“雜”,只有三戶人家,只有一戶人家是這小院的主人另兩戶人家是這小院的租房者。房子主人是一對年輕夫婦,女的叫夏豔。租房的人是一對中年夫婦,從外地過來的,女的好像是叫春華。她姓什麼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