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篇評《公開信》編輯部文章的準備工作(1)
毛澤東說:蘇共發表《公開信》,使我們得到解放,蘇方指名道姓地公開論戰,我們也指名道姓地公開論戰
中蘇兩黨代表團在莫斯科舉行會談期間,1963年7月14日,蘇共中央機關報《真理報》用四個版的篇幅發表了《蘇共中央給蘇共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的公開信》。7月20日,*中央決定,在《人民日報》上再次發表*中央6月14日給蘇共中央的覆信,同時全文發表蘇共中央《公開信》(譯為中文有三萬三千多字,佔了三個整版)。
同日,*中央發言人發表宣告,指出《公開信》的內容是不符合事實的,它的觀點是我們不能同意的。毛澤東在這個宣告稿上加了一大段話,說明我們為什麼要在《人民日報》上發表雙方的兩個檔案:“我們所以這樣做,是因為我們的信雖然早在6月中旬廣播了,那時可能有些人沒有收到,又很可能有些反對我們立場和觀點的人們不願意收聽,現在我們再廣播一次,希望上述兩類人,特別是反對我們的人,耐心地聽一聽,以便這些人手中有材料,可以對我們作出像樣的批判。老實說,這些人對我們的一切批判,都是不像樣子的,都是不能說服人的。至於我們廣播蘇共中央7月14日的公開信,則只有一個理由,即這是一篇奇文。中國人有過兩句詩:‘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恐怕世界上廣大的革命同志和革命人民當著蘇聯廣播這篇‘奇文’時,不願意和不耐心聽,我奉勸這些革命同志和革命人民,不宜採取這種態度,而要耐心收聽……以便把正反兩種材料對比起來。”(文中所引兩句詩,出自陶淵明的《移居兩首》)
《人民日報》在發表蘇共中央這封《公開信》時加了一個兩千多字的“編者按”,指出蘇共中央《公開信》採取了*列寧主義者絕對不能允許的歪曲事實、顛倒是非的手法。“編者按”以戰爭與和平問題、對蘇共二十大的評價問題、和平過渡問題以及把意識形態的分歧擴大到國家關係方面的問題為例,對《公開信》的拙劣手法作了初步的揭露,接著指出:“類似這樣的情況,通篇皆是,總共有七八十處的樣子,舉不勝舉。我們將在以後的文章中提供材料,加以澄清。”(最後一句是毛主席審定“編者按”時改寫的。)
7月21日中蘇兩黨莫斯科會談結束,我代表團回到北京後,根據中央的部署和指示,釣魚臺寫作班子立即投入起草評論《公開信》文章的準備工作。毛澤東和中央常委對於如何寫好評論《公開信》的文章,非常重視,從我們開始著手起草工作時就給予了一系列指示,據吳冷西傳達,包括以下一些內容:7月下旬,毛澤東在中央一次會議上說,由於蘇共中央的《公開信》是公開指名攻擊我們黨的,這使我們得到解放,可以在回答他們時也公開指名道姓地批評蘇共領導,特別是可以指名批評蘇共中央第一書記赫魯曉夫。毛澤東說,這也是沒有辦法的,因為數他講的話最多,出頭露面最多,而且他的這些講話又是前後矛盾,邏輯混亂,漏洞百出,語言粗野,有時甚至胡說八道。
8月初,毛澤東召開中央常委會,專門研究如何評論蘇共中央《公開信》。他提出:一、公開信已指名道姓攻擊我們,我們的評論也要指名道姓,蘇方已公開論戰,我們也公開論戰。二、豺狼當道,焉問狐狸。評論緊緊抓住《公開信》,直接指名蘇共領導,對其他兄弟黨的反華言論暫不置理。三、擒賊先擒王,矛頭對準赫魯曉夫,他是急先鋒,講話也最多,最惡劣。四、步驟上先發表蘇共的反華言論,特別是赫魯曉夫最近兩篇講話,其他的也可精選發表一些,掛一筆賬。五、評論有嚴肅的辯論,也有抒情的嘲諷,要有中國風格和氣派,剛柔相濟,軟硬結合,可以寫得很精彩。毛澤東和其他常委同志還強調,寫作班子要認真研究分析《公開信》,要把蘇方論點開列出來,蘇共其他決議、宣告、講話、文章中的論點也加以綜合研究,分類整理,逐一批判。寫作中引經據典,要力求準確,不能有差錯(對馬恩列斯如此,對赫魯曉夫也如此),使別人駁不倒。儘可能早點評論完,不能拖得太久,因為還有其他論戰,但不能因快而草率,要好中求快。
九篇評《公開信》編輯部文章的準備工作(2)
為了落實中央指示精神,8號樓工作人員首先仔細認真地研究和分析了《公開信》的全部內容及其手法,作了詳細的分類摘錄。現扼要介紹於後,以便人們瞭解蘇共領導在《公開信》中究竟丟擲了一些什麼貨色。
第一類,關於《公開信》在中蘇兩黨分歧的由來和發展的歷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