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的情由。
儘管韓信、彭越等從其主觀而言,也許真像司馬遷所寫,他們並沒有想反劉邦;但他們的客觀存在,他們的所作所為,也確實是讓劉邦、呂后等人不放心。他們的被殺是必然的。韓信、彭越、黥布都是死在劉邦病死的前一年,這一點更加說明了劉邦、呂后是害怕他們在劉邦去世後對朝廷的穩定不利。
由於韓信、彭越、黥布“造反”的罪名實在是難以成立,而且劉邦、呂后殺人的手段又極其陰險、極其殘酷,如對於楚王韓信是劉邦假裝外出巡遊,在經過韓信封地臨近的陳縣時召集諸侯開會,從而將韓信襲捕;但又無罪證,只好將其降為淮陰侯,軟禁在京城。對於彭越,也是在罪名不成立的情況下,突然將其逮捕,因為沒罪,只好流放西蜀。最後又都是呂后指使人告發他們還要造反,於是把他們滅了三族。至於黥布,更是在韓信、彭越被殺後,劉邦還把彭越煮成肉粥分給諸將喝而被嚇反的。這樣的強加罪名、這樣的殘酷手段,都讓讀歷史的人感到憎惡,所以給後世留下捱罵的口實,這也是很自然的事。
漢朝初期在北方發動叛亂的主要是韓王信、陳豨、盧綰三個人。
txt小說上傳分享
誅秦滅項歌大風(11)
韓王信是戰國時韓王的後代,自響應反秦起義後,一直跟隨劉邦,也是第一批被劉邦封為韓王。因與軍事家韓信同名,故歷史上稱之為“韓王信”。韓王信的都城原本在陽翟(今河南禹州),劉邦感到這個諸侯王的都城距離他最初的朝廷都城洛陽太近,故而把韓王信的韓國北遷到了晉陽,也就是今天的太原市,封地為今山西北部。韓王信則感到晉陽離他封國的北部邊界太遠,當匈奴進攻時,來不及支援防衛。故而要求將都城設在北部地區的馬邑(今山西朔縣)。這樣的打算不能說不好。可是韓王信北挨著匈奴,當匈奴向韓王信發起進攻時,韓王信抵抗不了,只能向匈奴求和。這件事的做法有問題,當大臣的沒有這種權力。於是劉邦對韓王信產生懷疑,屢屢譴責韓王信。因為劉邦前面有假裝巡遊襲捕楚王韓信那樣的先例放著,韓王信害怕,於是帶著馬邑投降了匈奴。
陳豨是在劉邦出兵###韓王信的時候,被任為代國(都城在今河北蔚縣東北)丞相,統領代、趙兩國的邊防部隊。陳豨有戰國四公子的風度,好養士,出門總是帶著許多人。他經過趙國的時候,把趙國都城的旅館住得滿滿的。這引起了趙國丞相周昌的嫉恨,於是向劉邦打報告,說陳豨權力太大,人馬太多,怕靠不住。於是劉邦對陳豨進行調查。陳豨害怕,開始與韓王信的部下相互聯絡,以防不測。
盧綰是劉邦同村的兒童時代以來的親密夥伴,起義後緊密追隨劉邦,盧綰本來沒有什麼戰功,就因為和劉邦的關係太好,故而建國後被封為燕王,都城即今北京市。盧綰曾派使臣入匈奴,該使者在匈奴見到了韓王信與陳豨的部下,共同分析盧綰所處局勢的危險,勸盧綰吸取韓信等被劉邦所收拾的教訓,早日為自己留下一條後路。後來這些內情被劉邦發現,於是盧綰逃入匈奴。
由於韓王信、陳豨、盧綰的造反都與北部境外的匈奴糾結一起,為此,劉邦不得不格外重視、認真對付,故而他先是自己御駕親征了一陣子,隨後又派了樊噲、周勃等人統兵###了好幾年,才使北部的邊境稍稍安定下來。韓王信、陳豨、盧綰都有一個勾結匈奴的問題,與韓信等三人的情況有些不同;但他們之所以如此輕易地“造反”,又與韓信作為一個戰功無與倫比的大功臣而第一個被劉邦無辜地襲捕、軟禁有關。
司馬遷對這些所謂的“叛國者”們都有不少同情,他寫了盧綰在出逃時的許多猶豫、留戀,他說:
盧綰帶領妃嬪、家屬和幾千騎兵逃到長城腳下,希望高祖病好,親自進京謝罪。四月,高祖逝世,盧綰及家人遂亡命匈奴。匈奴命他做東胡盧王。他常受胡人騷擾和掠奪,總想再回歸漢朝。一年後,盧綰病死於匈奴中。
司馬遷還寫了劉邦派將軍往討韓王信,這位將軍在勸說韓王信歸漢時,韓王信說:“我如今逃匿在荒山野嶺,早晚向匈奴人討口飯吃,我那種盼著回家的心情,就像癱瘓者總不忘站起來,像盲人總希望重見光明一樣。但問題是不可能的,因為我回去只會是死路一條。”於是兩軍開戰,韓王信戰死。
讀後使人感到很悲涼,隱隱地流露著司馬遷對劉邦處理功臣問題的一種批評。
餘音劉邦死後遺留的兩個麻煩
劉邦死於他在位的第十二年,也就是公元前195年的四月二十五,享年六十二歲。劉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