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設在櫟陽,在今西安市東北部的閻良區。劉邦的朝廷遷入關中後,仍暫時在櫟陽,直到蕭何把未央宮建好,才搬入長安城。
早在劉邦打天下的時候,身邊就有一些儒生,其著名的有叔孫通、陸賈、酈食其等等。這些人在滅秦滅項的時代發揮的作用還不太明顯,到劉邦建國以後,他們的作用就表現得比較清楚了。他們首先是勸導劉邦要明白打天下與守天下的區別,打天下的時候也許可以單純地依靠暴力,像當初秦國吞併東方六國的那種樣子;但在統一天下之後,要想長治久安地統治天下,就非得同時採用儒家的一套“仁義禮智信”、一套“三綱五常”的學說不行,因此必須重視與任用儒生。《陸賈列傳》生動地描述了陸賈說服劉邦重視儒生的過程:
陸賈在向劉邦進言時,常常引用《詩》、《書》中的話。劉邦罵他說:“你老子是在馬上奪得的天下,要《詩》、《書》幹什麼?”陸賈說:“您馬上得天下,難道您還能在馬上治理天下嗎?商湯、周武王雖是用武力奪得天下,但治理天下卻是依靠順應民心的仁義政策,因此,只有文武並用,才是使國家長治久安的良策啊。當初吳王夫差、智伯就是因為過度用兵而導致了滅亡;秦朝也是由於只重視嚴刑苛法而不知變革,因此才很快地絕了後代。假如當初秦朝統一天下後,施行仁政,效法先聖之道,陛下您今天還能取得天下嗎?”劉邦心裡不高興,臉上流露出慚愧之色,他對陸賈說:“你給我寫本書,談談秦朝為什麼會失天下,我為什麼能得天下,談談歷代各朝成敗的經驗教訓。”於是陸賈就概括地論述了歷代國家存亡的原因,共寫了十二篇。每寫完一篇就進給劉邦看,劉邦每看過一篇沒有不叫好的,左右群臣也跟著山呼“萬歲”。陸賈的這部書被稱為《新語》。
誅秦滅項歌大風(10)
還有一個儒生叫作叔孫通,據《叔孫通列傳》說:“叔孫通開始見劉邦的時候是穿著一套儒生的服裝,劉邦看著討厭;於是叔孫通立刻就變了一種樣子,改穿短衣服,一副楚人的打扮,劉邦看著心裡很樂。”劉邦打天下的時候,叔孫通默默無聞;等劉邦稱帝后整個朝廷亂糟糟,沒有一點章法;群臣見了皇帝也沒有一點規矩,劉邦心中開始厭煩,叔孫通感到自己發揮作用的時機到了,他對劉邦說:“夫儒者難與進取,可與守成。”意思是“儒生們雖然不能幫著你攻城佔地,但他們卻可以幫著你來守好天下”。於是他組織儒生幫著劉邦制定了一套用於朝廷、宗廟、社稷壇等處的禮節儀式。這套禮節儀式經過演習付諸實用後,朝廷上下、宮裡宮外立刻面貌一新。劉邦激動地說:“我做皇帝這麼長時間,只有到今天才真正體會出一些做皇帝的樂趣來!”
司馬遷在《太史公自序》中概括劉邦建國初期在各種制度方面的建設情況說:“漢朝建國以後,蕭何整理了法律條文,韓信撰寫了兵法,張蒼擬訂了律歷方面的章程,叔孫通制定了禮儀,從此文化方面有了發展,流散在民間的《詩》、《書》也漸漸地又出來了。”接著,再往後又有“曹參推崇蓋公,提倡黃老;賈誼、晁錯又發揮了申不害、商鞅的學說;而公孫弘更是由於奉行儒學受到了朝廷的寵用。”下頭這些當然是後話,但說明劉邦在建國初期的開頭是開得很好的。
建國初期劉邦所進行的另一方面的工作就是消滅割據、平定叛亂。其中首要的是誅滅了韓信、彭越、黥布的“造反”。
西漢郡國圖韓信、彭越、黥布是建國初期最強大的割據勢力,他們在消滅項羽的過程中功勞的確很大,沒有他們的協助,劉邦是絕對不可能打敗項羽的。但是他們的存在又的確是劉邦中央政權的巨大威脅。他們每個人的封地都廣達數郡,握有兵權、人權、財權,劉邦在世的時候,他們也許不會造反;但劉邦日後一旦不在,就憑呂后和太子劉盈,他們能控制、能統轄韓信他們這些封王的功臣嗎?更何況韓信、彭越早在與項羽戰爭的年代,就對劉邦做過一些讓劉邦非常惱火的事。韓信在率兵滅掉齊國時,其功勞自然是很大的;但是他打下齊國後居然敢擅自稱王,先稱了王,再派人向劉邦請求照準。這是劉邦不能允許的,但當時劉邦沒有辦法,只好忍了下去。後來到與項羽鴻溝結盟,項羽撤兵東歸時,劉邦是與韓信、彭越商定好共同追擊項羽,進行會戰的。結果由於韓信、彭越到時不來,眼看著劉邦又被項羽打得大敗;直到劉邦採納張良的建議,給他們預先劃出地盤,他們才出兵合擊項羽。這樣的事情是任何一個帝王所絕對不能容忍的。此外還有像韓信的那種狂妄自大,不僅看不起樊噲諸將,而且連劉邦也不放在眼裡。所以說韓信、彭越等有其自取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