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與韓非是同學,曾跟著老師隨從荀子學習治國平天下的本領。等學得差不多了,李斯看著他們楚國的國王也沒有什麼出息,值不得為他做事;再看東方的其他國家也都一個個被秦國打得朝不保夕,沒有一個能夠讓他在那裡發揮才幹、建功立業的,於是他就想西下入秦。他向他的老師荀況告別說:“俗話說,機會來了就要緊緊抓住,如今七雄並立、虎鬥龍爭,是縱橫家、說客們發揮作用、操縱時局的時代。現今秦國是嬴政為王,正想吞併天下、一統國家,從而稱皇稱帝,這可正是我們這些有作為的遊說之士抓住機會建功立業的時候。一個人長時間地處於卑賤地位而不積極地尋求改變是最無能的表現,是莫大的悲哀。一個人長期地處於卑賤的地位,過著窮困的生活,而不感到痛心疾首,還要高唱什麼‘安貧樂道’,說什麼‘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等等,這都是騙人的鬼話,不是一個正常人的思想。所以我李斯下定決心要到秦國去為秦王嬴政效力!”
這裡表現出來的思想有以下幾點:
其一,李斯重視“得時勿怠”,機會來了就要緊緊抓住。看準並抓緊時機,以實現自己的理想。這本來沒有錯,司馬遷的人生觀就是“扶義倜儻,不令己失時,立功名於天下”。他歌頌的《史記》人物,很多都具有這種品質;但這不是目的,這要看究竟是為何而做,怎樣去做。
其二,李斯最不能忍受的是低下的職位和貧賤的地位。他認為:“最大的恥辱莫過於職位低下,最大的悲哀莫過於生活窮困。”單看這兩句,也還不能一下子就說是對是錯,還要分析職位低下與生活窮困的現狀是怎麼造成的以及你準備用什麼手段來改變它。
其三,李斯最看不起那種“長期地處於卑賤的地位,過著窮困的生活,而不感到痛心疾首,還要高唱什麼‘安貧樂道’”,他認為這是唱高調,是假清高;是“光長著一副人的樣子”,根本上就不是人。這就把孔子所說的“安貧樂道”,“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以及“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居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等等,統統說成是“非人之情”。如何追求富貴、擺脫貧賤,別人是有原則、有底線的,而李斯沒有。他把孔子、孟子以及他的老師荀子的“甘居於貧賤”都加以蔑視;在他看來,只要能求得富貴、擺脫貧賤,他可以不擇手段。而且這段話不是說在別的時候,而是說在與他老師告別的時候。告別應該說一些有感情或向對方表示安慰、祝福的話,而李斯不是,簡直是在進行痛斥,是在向對方宣告絕裂,表示他義無反顧、一去不回頭。
二 李斯的歷史功績
李斯到達秦國,幫著秦始皇做的事情主要有兩方面:
其一是協助秦始皇統一了六國。《李斯列傳》對此寫了兩點:第一點是李斯首先勸秦始皇要趁當前的大好時機迅速採取行動消滅東方六國。李斯勸秦始皇說:“胥人者,去其幾也;成大功者,在因其瑕釁而遂忍之。”意思是:“老是‘觀望’、‘等待’,那就要失去機會。一切辦大事、成大功的人,關鍵在於看準時機狠下毒手。”他還說:“就憑今天秦國的強大和大王的英明,要消滅東方六國,簡直就像是打掃一下鍋臺那麼容易。要想成就統一天下、稱皇稱帝的大業,這可是千載難逢的好時機。如果錯過時機不下手,讓東方各國再緩過勁、再聯合起來,那您就是再有天大的本事也難以施展、難以奏效了。”
咸陽末路悲黃犬(2)
秦山刻石傳為李斯手書以上是說李斯準備幫著秦始皇幹什麼,下面第二點就是具體寫李斯如何幫著秦始皇實現他的建議。
秦始皇聽取了李斯的建議,拜李斯為丞相的長史。長史就是相國府的辦公廳主任,握有實權。不僅有對相國的建言之權,而且有指揮行動之權。他對東方六國採取的行動綱領是:一、拿出大量的金錢財寶以收買東方各國的王侯將相等決策人物,讓他們給秦國服務,幫著秦國消滅他們自己的國家。這一手是非常厲害的。美國人2003年打伊拉克,就是靠著金錢的作用,居然不費吹灰之力、沒遇任何抵抗,軍隊就開進了巴格達。二、如果哪個人敢於遵守臣節,堅持效忠本國,那就馬上派刺客把他解決掉。三、緊跟著上述軟硬兼施、分化瓦解之後就是鋪天蓋地壓過來的浩浩蕩蕩的秦國大軍。
於是秦王十七年,滅韓;十九年滅趙;二十二年滅魏;二十三年滅楚;二十五年滅燕;二十六年滅齊。前後只用了二十多年,就風捲殘雲、摧枯拉朽一般地實現了全國統一,把秦始皇推上了皇帝的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