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讀,不能當信史看;有些地方可能對研究司馬遷的思想有用,對於研究歷史人物本身倒不見得有什麼用處。如《魏其武安侯列傳》寫田汀�姓倘ㄊ粕焙α筍加ぁ⒐嚳蠔螅�約漢鋈壞昧艘恢植。�蓯嗆敖星筧摹<依鍶蘇依次資Σ煒矗�資λ翟諤鑀‘兩邊坐著竇嬰與灌夫的兩個鬼魂,是他們兩個總拿棍子打田汀�>駝庋��鑀‘被兩個鬼魂折騰死了。這是歷史嗎?這是司馬遷在抒情,在表現他對王太后姐弟二人的憎惡。司馬遷在《汲黯鄭當時列傳》裡寫罷兩個人的事蹟後,發表議論:
太史公曰:“夫以汲、鄭之賢,有勢則賓客十倍,無勢則否,況眾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為廷尉,賓客闐門;及廢,門外可設雀羅。翟公復為廷尉,賓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門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一貴一賤,交情乃見。’汲、鄭亦云,悲夫!”
這段話與其說是司馬遷為汲黯、鄭當時鳴不平,還不如說是司馬遷在藉機為自己的平生遭遇鳴不平更為準確、更為有力。
《史記》是一道豐富多彩的悲劇英雄人物的畫廊,所謂“英雄氣質”,是指他們的思想積極豪邁,勇於建功立業,不屈不撓,無怨無悔;所謂“悲劇色彩”,是指《史記》中的這些英雄人物大多數是悲劇結局;即使不以悲劇致死,也往往帶有一種悲劇的氣氛。《史記》全書共一百三十篇,其中寫人物的傳記共一百一十二篇。在這當中有五十七篇是以悲劇人物的名字為標題的,此外還有近二十篇雖然不是用悲劇人物的名字標題,但其中寫到了悲劇人物。同時我們還要看到,在這七十多篇中還有許多篇是幾個悲劇人物的合傳,如《孫子吳起列傳》、《屈原賈生列傳》、《刺客列傳》等。還有許多篇是以一個悲劇人物的名字為標題,但實際上篇中還寫了一些次要的悲劇人物,如《魏公子列傳》中的侯嬴,《李將軍列傳》中的李敢、李蔡、李陵等。粗略計算,《史記》中所寫的悲劇人物大約有一百二十多個。這些人物大致可以分成六類:
其一,他們是站在時代前列,代表著歷史前進的方向,為了變革社會而在與敵對勢力鬥爭的過程中被殺害的,如商鞅、陳涉、晁錯。陳涉是反秦英雄,被秦將打敗身死;商鞅、晁錯都是為了變革政治而得罪既得利益者而被害。
其二,他們是在歷史上起過重要作用的英雄豪傑,他們曾顯赫一時,最終由於自身的某些錯誤而結局悲慘,如齊桓公、趙武靈王、項羽。齊桓公與趙武靈王分別是春秋和戰國時代的諸侯霸主,功勳卓著,國家富強,只是在確立繼承人的問題上處置失誤,雙雙被圍困餓死;項羽滅秦有大功,成為號令天下的霸王,結果在與劉邦的鬥爭中因缺乏政治謀略而又自身殘暴戰敗身死。
其三,他們是一些曾為統治階級建立過豐功偉績,最後由於受到最高統治者的猜忌而被殺害的文臣武將,如白起、蒙恬、韓信、彭越。白起、蒙恬都是秦國的將領,分別協助秦昭王和秦始皇為統一六國立下了豐功偉績;韓信、彭越都是劉邦的名將,幫著劉邦消滅了項羽,但都因為功勞太大,不被統治者所容,而被強加罪名殺害。
文章絕代太史公(5)
其四,他們是為了某種“道義”,或是為了維護某種“原則”而英勇犧牲,如屈原、侯嬴、王蠋、李同。四位人士都是熱愛自己的國家,一心想幫著自己的國家打敗入侵者,最終在關鍵時刻為報效國家、為伸張正氣、為激發國人的鬥志而自覺選擇了犧牲,其中屈原的犧牲影響歷史、影響後人的力量尤其不可估量。
其五,他們是為推行自己的學說,堅持自己的理想而終生奮鬥、終生坎坷的人物,如孔子、孟軻。兩位人士都有自己的理論著述,都有自己的高尚人格,他們一生為實現自己的社會理想而奔走呼號,又都因為曲高和寡、無人理解、無人賞識而困頓終生。他們都是“寧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他們是司馬遷心目中的“撞了南牆也不死心”的悲劇英雄,與後人出於尊儒而對之崇拜的著眼點有所不同。
其六,其本人功成名就,看起來是勝利者;但從其他角度看,也仍是具有某種悲劇色彩的人。如秦始皇由於沒有歷史經驗,不懂得文武並用,故而自己剛死,國家立即陷入崩潰;而劉邦勝利成功,雖然國祚綿延,但他個人也因為矛盾纏身,而臨死四顧茫然,悲涼無限。
這些人物形象都是在司馬遷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涵蓋下塑造出來的,所以他們身上無一不閃現著司馬遷本人的美學理想。
五 《史記》對我國後代史學
與文學發展的影響
《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