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部分

漢中對整個益州來說,的確是太重要了。《華陽國志·漢中志》這樣記載漢中:

漢中郡,本附庸國,屬〔蜀〕。周赧王三年,秦惠文王置郡,因水名也。漢有二源,東源出武都氐道漾山,因名漾,《禹貢》〃〔導漾東流〕為漢〃是也;西源出隴西〔西縣〕嶓冢山,會白水,經葭萌入漢。始源曰沔,故曰〃漢沔〃。在《詩》曰:〃滔滔江漢,南國之紀。〃其應上昭於天。又曰:〃惟天有漢。〃其分野與巴、蜀同佔。其地東接南郡,南接廣漢,西接隴西、陰平,北接秦川。厥壤沃美,賦貢所出,略侔三蜀。

從這個記載中,我們可以知道漢中的歷史:它從戰國時期變為秦國的一個郡。我們還可以知道漢中的地理概況:漢水從漢中流過,它東與湖北相接,西與甘肅相接,北面是八百里秦川,南面是富饒的四川盆地。這裡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所產物品與蜀中差不多。

漢中與東西南北四面的關係,僅用一個〃接〃字還不足以說明它的重要。讓我們再看看它是如何與四方相接的。

第37節:第五章得益失荊(2)

漢中是個四面是山的盆地。它北至關中要翻過橫亙的秦嶺;南至蜀中要翻過連綿的大巴山;東至湖北要穿越廣袤的鄂豫山區;西至甘肅要越過那裡的祁山。從漢中到秦川,有褒斜、儻駱、子午三條穀道。從漢中到蜀中,〃自勉縣向西,出陽平關(古陽安關),由山道抵白水關(今四川青川白水鎮),然後沿白龍江河谷至廣元老昭化(古葭萌),再溯清江河西至沙溪壩,轉而向南,經劍閣道入劍門。此即秦漢至南北朝間由關中入蜀的主道〃。無論從關中到蜀中還是從蜀中到關中,漢中都是必經之路。

漢中地理位置如此重要,所以它自戰國時起即為爭地。

秦厲共公二年(前475),蜀人開始與秦國往來。秦為了入蜀方便,於秦厲共公二十六年(前451)派左庶長在漢中南鄭建城。秦惠公十三年(前387),蜀取南鄭。秦惠文王執政時,蜀王把自己的弟弟封於漢中。秦惠文王九年(前316),秦利用蜀國內部矛盾出兵滅蜀,南鄭復歸秦。秦惠文王十三年,秦庶長〃章擊楚于丹陽,虜其將屈匄,斬首八萬,又攻楚漢中,取地六百里,置漢中郡〃。秦昭襄王三年(前304),與楚王會黃棘,又把漢中的上庸縣(治今湖北竹山西南)還給楚國。從秦國與蜀國、秦國與楚國圍繞漢中地區的爭奪,可見這個地區的重要。

秦漢時期,天下一統,漢中、蜀中,均為統一的中央政權的行政區域,彼此之間的關係並不明顯。東漢末期,天下分崩,劉焉據蜀中,張魯佔漢中,蜀中與漢中的唇齒關係立即顯露出來。

據史書記載,劉焉與張魯兩家的關係是很好的。初平中,劉焉以〃魯為督義司馬,住漢中,斷穀道〃。

劉焉為什麼與張魯家關係密切?為什麼派他駐守漢中?這得從張魯的家世談起。

張魯字公祺,據史書記載,他是沛國豐縣(治今江蘇豐縣)人。但從他的祖父起,張魯家就遷往益州居住。因此應該說,張魯祖籍沛國,長於益州。

張魯家三代傳道,是個道教世家。張魯的祖父名叫張陵,是天師道的創始人。因當時習慣把道教人物的名字中加〃道〃字,所以又稱張道陵。張陵本是太學書生,博覽儒家經典,熟讀儒家五經。後來他丟下經書,開始修煉長生之道。據說在學道的過程中,他得到了黃帝九鼎丹法。他聽說蜀地富饒,民風淳厚,容易教化,而且那裡名山很多,是修煉的好地方,便率領子弟們進入蜀中,在鵠鳴山(在今四川大邑西北)修道。在這裡,張陵精思煉志,著作道書二十四篇。張陵通曉醫術,又用符水治病,他借道行醫,借醫傳道,很快就在當地出了名。

隨著教徒的不斷加入,張陵所創道教不斷擴大。為了便於控制教徒,張陵進行了一系列的組織建設。他在教徒中設〃祭酒〃、〃鬼令〃之職,分掌道徒眾事。張陵還為教徒制定了一系列教規,如讓教徒隨事輪流捐出米、絹、紙、筆、樵薪等物品。教徒有病者,皆將自己所犯過失親手記錄下來扔進水中,並向神靈發誓不再重犯,若再犯便不愈身死。他又讓教徒做一些架橋修路的善事,說不這樣也會有災禍降臨。還宣揚道行高者,可〃白日昇天〃成仙。道教利用煉丹成仙,做善事消災滅禍,雖為封建迷信妄說,但它對於當時災難深重的下層群眾卻有著一定的吸引力。因為〃他們既然對物質上的解放感到絕望,就去追尋精神上的解放來代替,就去追尋思想上的安慰,以擺脫完全的絕望處境〃。因此,張陵在蜀地宣傳組織的宗教勢力,其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