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定,他還能說什麼?只言不發將名單遞了給榮祿。
慈禧太后卻還有話:“這山東藩司張人駿,可是張之洞一家?”
“不是張之洞一家。張之洞是南皮,他是豐潤。”
“張佩綸不是豐潤嗎?”
“是!”榮祿答說:“張人駿是張佩綸的侄子。”
“原來他們是叔侄!”
聽慈禧太后有惘然若失之意,彷彿懊悔做錯了一件事,榮祿知道是因為她對張佩綸還存有惡感的緣故,覺得不能不替張人駿稍微解釋一下,免得已籌劃好了的局面,有所破壞,又得費一番手腳。
“張家是大族,張人駿年紀比張佩綸大。他是同治七年洪鈞那一榜的翰林,張佩綸比他還晚一科。”
“喔!”慈禧太后問:“他的官聲怎麼樣?”
“操守不壞。”榮祿又說:“如今大局初定,袁世凱調到直隸,張人駿由藩司坐定,駕輕就熟,比較妥當。”
“這話也是。就這樣好了。”慈禧太后又問:“奕劻那天可以到?”
“大駕到開封,他亦可以到了。”
※ ※ ※兩宮與奉召而來的慶王奕劻都是十月初二到開封的。慶王於中午先到,兩宮早晨八點鐘自中牟縣啟蹕,中午在韓莊打尖,下午四點鐘駕到行宮。
開封行宮,已預備了好幾個月,加以經費充裕,所以比西安行宮還來得華麗寬敞,已頗有內廷氣象。慈禧太后看在眼裡,胸懷為之一暢,但一到見了慶王奕劻,卻又忍不住垂淚了。
“宮裡怎麼樣?”
“宮裡很好,一點沒有動。”奕劻答說:“奴才當時奉旨回京,聽說各國軍隊分段駐兵,大內跟後門一帶歸日本兵管,奴才隨即派人去找日本公使,跟他切切實實交涉了一番。
總算日本公使很尊敬皇太后、皇上,跟奴才也還講交情,所以看守得很好。各國兵弁進宮瞻仰,定有章程,不準胡來,人到乾清門為止,不準再往裡走了。“
這番“醜表功”,大蒙讚賞,“真難為你!”慈禧太后說:“當時京城亂糟糟,我實在不放心你回去,可是除了你,別人又料理不下來!”
慶王奕劻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