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2部分

“我也是無意間想到。”榮祿又說:“‘無分水陸,兼程來京’這八個字也很好,不妨明天再發一道上諭,以示急迫。”

說停當了,立刻就將兩道上諭發了出來,另外仍照原定的規制,抄送內閣明發。這一來,在“軍務處”的載漪、徐桐與崇綺自然都知道了。

“真豈有此理!”載漪大為氣惱:“這樣的大事,怎麼不讓軍務處知道?北洋大臣的調遣不歸軍務處管,說得過去嗎?”

“也許剛子良知道。”

將剛毅跟趙舒翹請來一問,事先都無所聞。趙舒翹問了軍機章京,才知道是榮祿獨自承旨,禮王接到了通知,而王文韶是參預其事。

“這個老傢伙!”載漪罵道:“我要參他!”

“還有件事更氣人。”剛毅氣鼓鼓地說:“王爺,你知道不知道,皇太后有食物水果賞洋人?”

於是載漪咆哮大罵,從榮祿罵到李鴻章、劉坤一、張之洞,徐了山西巡撫毓賢以外,有名的督撫,無不罵到,連裕祿亦不例外。當然,不會罵裕祿是漢奸,罵他“不成材、不爭氣、不中用”。

等他罵得倦了,趙舒翹取出一件裕祿的電報,詳奏聶士成陣亡的經過,請示如何議恤?

“議恤!”剛毅故作詫異地:“議什麼恤?”

“死有餘辜!”徐桐介面:“國家卹典,非為此輩而設。”

“一點不錯!”載漪雙手一拍,罵人的勁兒又來了:“義和團憑的是一股氣,氣一洩,神道也不上身了!第一個給義和團洩氣的,就是姓聶的那小子。什麼陣亡?該死!”

在座的還有崇綺與啟秀,亦是默不作聲。見此光景趙舒翹大為氣餒。不過禮王、王文韶都叮囑過他,聶士成受盡委屈,打得也不錯,陣亡而無卹典,不特無以慰忠魂,亦恐宋慶、馬玉昆的部下寒心,天津就更難守得住了!所以無論如何要趙舒翹設法疏通,為聶士成議恤。因此,他不能不硬著頭皮再爭一爭。

“王爺跟兩位中堂的話,我有同感。不過,公事上有一層為難的地方,聶功亭這個提督,至今還是革職留任。不管怎麼說,人是死在陣上,如果不開復一切處分,開國以來,尚無先例。”

“這應該開復!”崇綺開口了。此因第一,他畢章是狀元,讀書人的氣質要比徐桐來得厚些;第二,對於敗軍之將,他另有一分出於衷心的同情。他的父親賽尚阿當洪楊初起時,喪師失律,垮了下來,差點性命不保,所以他之為聶士成說話是不足為奇的。不過言之要有效,得找一番冠冕堂皇的理由,很用心地想了一下,接下去說:“死者已矣!身後榮辱,泉下不得而知。說實話,恤死所以勵生,如今軍務正吃緊的時候,不妨藉此激勵士氣。如聶某也者,亦能邀得卹典,他人捐軀,更可知矣!這也是一番千金市骨的作用。”

“千金市骨,也要一塊駿骨才行!”載漪不屑地說:“這是塊什麼骨頭?”

大家都不答話。雖沒有人贊成崇綺的話,可也沒有人再反對。趙舒翹覺得這個局面似僵非僵,機會稍縱即逝,便鼓起勇氣問道:“請示王爺,是不是就照崇公爺的意思擬旨?”

“我不管!”載漪暴聲答說:“隨便你們!”

“中堂,”趙舒翹輕聲問剛毅:“你看如何?”

“好吧!”剛毅是趙舒翹的舉主,情分不同,無可奈何地說:“你就在這裡,擬道上諭看看。”

趙舒翹兩榜進士出身,筆下很來得,根據裕祿的電奏,加上幾句悼惜與恩恤的話,很快地擬好了旨稿,送給剛毅去看。

“不行,不行!不能這麼說。”剛毅毫不客氣地推翻原稿:“要把他種種措置失宜的情形說一說。不然,為什麼要革職留任呢?”

想想話也不錯。趙舒翹重新伏案提筆,這一次就頗費思考了,語氣輕了不行,重了更與撫卹的本意不符。

費了有三刻鐘,方始擬妥,隨即送交剛毅。未看正文,他先就在正文前面加了五個字:“諭軍機大臣”,表示與“軍務處”無關。

再看正文,寫的是:“統帶武衛前軍,直隸總督聶士成,從前頗著戰功;訓練士卒,殊亦有方,乃此次辦理防剿,每多失宜,屢被參劾,有負委任,前降諭旨,將該提督革職留任,以觀後效。朝廷曲予矜全,望其力圖振作,借贖前愆,詎意竟於本月十三日,督戰陣亡。側念該提督親臨前敵,為國捐軀,尚非畏葸者比,著開復處分,照提督陣亡例賜卹,用示朝廷篤念忠烈,策勵戎行之至意。”

“意思是對了,語氣不對!”剛毅提筆就改,首先將“篤念忠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