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5部分

鼻子罵。”

“罵你什麼?”

“漢奸!”

“這可不成話!”慈禧太后想了一下說:“不過也不要緊,反正到明天就有人管他們了。德國公使被害這件事,你看怎麼辦呢?”

“只要不攻使館,還可以平人家一口氣。”

“你說的什麼話!”慈禧太后突然發怒:“你只知道平人家的氣,誰來平我的氣?”

榮祿不敢爭辯,只碰個頭說,“奴才慚愧!”

“既要宣戰,又不教攻使館,”慈禧太后的神氣緩和了:“這話說不過去。”

“是!”榮祿答說:“不過投鼠忌器,東交民巷也住了好些王公大臣,徐桐是逃出來了,還有肅王,太福晉六十好幾了。”

“這不要緊!我已經告訴慶王,務必派人把他們接了出來。”慈禧太后又說:“也跟端王說了,讓他傳諭董福祥,等把人都接了出來再開仗。”

事已如此,回天乏術,榮祿覺得只有設法保住南方各省。想了一下,很宛轉地說:“劉坤一、張之洞、李鴻章,都有電報到京,希望大局不至於決裂。他們遠在南邊,京裡的情形,不大明白。疆臣守土有責,總要讓他們知道朝廷不得已的苦衷,才能聯絡一氣,支援大局。”

“這話很是。”慈禧太后說道:“你跟他們商量著擬個稿子來看!”

所謂“他們”是指軍機大臣,而榮祿退下來只找王文韶商議,字斟句酌地擬好一道電旨,再寫個奏片,一起用黃盒子送了上去,等候欽定。

這道電旨與前一天的口諭:“兵釁已開,須急招集義勇、團結民心、幫助官兵”,以及已經定稿,尚未釋出的宣戰詔書,大異其趣,仍指義和團為“拳匪”,說他們“仇教與洋人為敵,教堂教民,連日焚殺,蔓延太甚,剿撫兩難。”

略道朝廷處境之難,總之以茫然的悲嘆:“洋兵麇聚津沽,中外釁端已成,將來如何收拾,殊難逆料。”接下來便是寄望於疆臣,語氣親切而冷靜:“各省督撫,均受國厚恩,誼同休慼,時局至此,當無不竭力圖報者,應各就本省情形,通盤籌劃,於選將、練兵、籌餉之大端,如何保守疆土,不使外人侵佔;如何接濟京師,不使朝廷坐困?事事均求實際。”

對於東南沿海及長江航運所通,外人能到之處,更特有指示:“沿江沿海各省,外人覬覦已久,尤關緊要,若再遲疑觀望,坐誤事機,必至國事日蹙,大局何堪設想?是在各督撫互相勸勉,聯絡一氣,共挽危局。時勢緊迫,企望之至。”

自同治初年以來,凡是讓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