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7部分

,怎麼辦?”慈禧太后毫不掩飾她的心境:“我都煩死了!”

“老佛爺也別太煩惱,局面還可以挽救。”榮祿從靴頁子裡掏出一疊紙,一面看,一面回奏:“李鴻章、張之洞、劉坤一跟各國領事談得很好,東南半壁,大概不會有亂,能保住這一分元氣,將來還有希望。”

“將來是將來,眼前怎麼辦?”慈禧太后說:“我本來在打算,能夠把使館攻下來,多少佔了上風,也給洋人一個警惕,那時等李鴻章來跟洋人談和,就不至於吃大虧。誰知道董福祥這樣沒用。至於義和團,唉!”她嘆口氣搖搖頭:“甭提了!”

“義和團原不可恃。董福祥剛愎自用,自信太過。”榮祿膝行兩步說道:“趁如今跟洋人講和,派兵保護著送回天津,還來得及。”

慈禧太后不作聲,慢慢喝著茶,考慮了一會,才問:“派誰去講和呢?”

“是奴才出的主意,奴才義不容辭。”榮祿答說:“東交民巷一帶槍子兒亂飛,派別人,別人也未必敢去。”

這表示榮祿去講和,亦是一件冒生命之險的事。為國奮不顧身,慈禧太后深感安慰,亦很感動,便毅然決然地說:“好吧!別人去也未必有用。你跟慶王商量著辦吧!”

於是榮祿避開軍機大臣,直接到慶王府去商量部署,先下令命甘軍停戰,然後在下午四點多鐘,親自帶著人到北御河橋跟洋人打交道。兩軍對陣,彼此猜疑,為了讓洋人瞭解他的來意,特意制了一面特大號的高腳木牌,上糊黃紙,寫著栲栳大的八個字:“欽奉懿旨,力護使館。”這面木牌,在御河橋北,不斷搖晃,希望洋人出面答話。

英國使館中的洋人,從望遠鏡中看到了木牌上的字,一時不明究竟,當然要會商應付的辦法。

各國公使當然都歡迎慈禧太后這道友好的懿旨,決定也用一塊木牌,寫上四個大字:“請來議和”,作為答覆。這件事做起來很容易,但如何將這塊木牌送交對方,卻頗費周章。因為相距甚遠,木牌必須送到對方目力所及之處,才能發生作用,而目力所及,也就是洋槍射程所及,誰肯冒送命的危險去遞送木牌?

於是在使館區中臨時招募,重賞之下,總算有人應徵,是法國公使館的一個做中國菜的廚子,姓王。他戴一頂紅纓帽,左手提著木牌,右手持一面白旗,不斷搖晃,沿著御河,穿過翰林院的廢墟,往北行去。

王廚子是看在二十兩銀子的分上,作此“賣命”的勾當,一上了路,四顧荒涼,看見眼睛發紅的野狗在啃義和團的屍首,突然膽怯,雙腿發軟,想轉身時,趴在英國公使館北面圍牆上的外國人,都在鼓譟拍掌,督促他前進。想想事已如此,只得挺起胸,抬起頭,往前再闖。

誰知不抬頭還好,一抬頭正好看到宮牆下面的兵,都平端著槍,彷彿槍口對著自己。這一下子嚇得渾身哆嗦,一面使勁搖旗,一面左右張望,想找個高一點的地方,將木牌放下,讓對方能看見,自己就好交差了。

念頭剛剛轉完,發現左前方有一隻燒燬了的書架,雖然烏焦巴黑,但架子還在,心中一喜,毫不遲疑地,直趨而前,將木牌放在那書架上,如釋重負似地渾身輕鬆,掉頭便走。

可是,自己這面鼓譟的聲音卻更大了,抬頭看時,洋人在牆上拚命向外揮手,王廚子不解所謂,愣了一會,方始省悟,是要他往後看,於是很謹慎地掉轉身去看了一眼。

一看才知道自己做了一件大錯而特錯的事,那面木牌擺反了,“請來議和”四個字,對方何由得見?心裡在想,應該自動去改正,可是兩條腿不聽使喚,有它自己的主張,只肯往南,不肯往北。

其實,榮祿就不曾看到木牌上的字,只從白旗上去思量,他已知道使館的反應如何。可是他卻不曾再派人進一步的聯絡,因為就在這王廚子露面的那一刻,慶王派人來通知,宮中有懿旨,不必講和了!請他立即到府會面。

“怎麼回事?”榮祿一見面就問:“突然又變卦了!”

“唉!別提了!”慶王大搖其頭:“不知誰出的花樣,到皇太后面前報喜,說義和團在廊坊打了一個大勝仗,殺了上萬的洋人。皇太后很高興,當時找剛毅進宮,傳諭神機營、虎神營、義和團各賞銀十萬兩。甘軍以前賞過四萬,再賞六萬。又說:講和也不必講了!洋人有本事自己出京好了。仲華,你說,這不是沒影兒的事!”

“沒影兒的事?廊坊沒有打勝仗,當然是打了敗仗了?”

“這,我可不清楚。倒是有個電報,得給你看看。”

電報是李鴻章打來的,道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