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好幾個名字,彼此斟酌,決定保薦工部右侍郎溥興,內閣學士那桐,此人的父親,就是咸豐戊午科場案中處斬的編修浦安。肅順被誅,科場案中被刑諸人,都被認為冤屈,所以那桐頗得旗下大老的照應。而那桐本人是立山一流人物,極其能幹,在工部當司員時就很紅,提起“小那”,無不知名。他的手面亦很闊,載瀾很得了他一些好處,所以特意薦他充任總理大臣。
擬定名單,再看宣戰詔書的稿子,端王亦頗為滿意,交代仍舊交連文衝儲存備用。同時關照啟秀,通知溥興及那桐,第二天一早到朝房相見,等改組總理衙門的上諭一下來,立即就到任接事。
※ ※ ※由於端王有命,總理衙門對外的交涉,事無大小,必須通知啟秀,因此,他這天從上午十點到任視事以後,就無片刻空閒,各國的電文、照會與因為義和團焚燒教堂,擅殺洋人及教民的抗議,接二連三地都送到啟秀那裡。緊要事務,由章京當面請示,而啟秀卻要先請教屬員,過去如何辦法,有何成例?這一來便很費工夫了,直到下午五點鐘,公事還只處理了一半。
“不行了!”他無可奈何地說,“只好明天再說了!”
總辦章京叫做童德璋,四川人,勸啟秀大可節勞,不須事事躬親。正在談著,有人來報,日本公使小村壽太郎來訪,說有極緊要、極重大的事件,非見掌權而能夠負責答覆的總理大臣不可。
這使得啟秀不能不見,因為如果推給別位總理大臣,無異表示自己並不掌權。可是,他雖不象他老師那樣,提起“洋”字就痛心疾首,但跟洋人會面談話卻還是破題兒第一遭,不免心存怯意。
他還在遲疑,童德璋卻已經替他作了主,“請日本公使小客廳坐!”童德璋又說,“看俄國股的王老爺走了沒有。”
“王老爺”是指“俄國股”的王章京,此人不但會說日本話,而且深諳日本的政情民風,非找他來充任譯員不可。
啟秀無奈,只得出見,只見小村面色凝重之中隱含怒意。為了“伸張天威”,啟秀亦凜然相對,聽小村“咕嚕,咕嚕”
地大聲說話。
“大人!”王章京憂形於色地,“出亂子了!這,怕很麻煩。”
“怎麼回事?”
“小村公使說:他們得到訊息,英國海軍提督薛穆爾,率領英、德、俄、法、美、日、意、奧聯軍兩千人,由天津進京……。”
“什麼?”啟秀大聲打斷,“你說什麼聯軍?”
“是英、德、俄、法、美、日、意、奧八國聯軍,由天津進京。”
“八國聯軍!”啟秀大驚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