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他知趣地“自殺”了事。張繡死後,其子張泉繼承爵位,然而因涉及魏諷的謀反案,“被誅,國除”。
最後要討論的是,涼州軍事集團為何有能力摧毀關洛京畿地區與東漢帝國的中樞,有強於其他軍閥的戰鬥力,卻沒有能力建立政權或成為割據一方的勢力。我認為,這裡有三個原因。其一,以馬超等人為代表的涼州將領長期受羌胡習俗的影響,反覆無常,多疑易叛。其軍隊內部亦是“莫相歸服,軍無適主”,缺乏凝聚力,故而暴起暴落,難以持久。其二,在中原士大夫的眼中,涼州軍事集團在漢魏之際的活動,尤其是董卓進京後的暴行,帶有鮮明的羌胡烙印。雙方的矛盾又增添了一層民族衝突的色彩。董卓試圖在關東立足,就變得愈加困難。其三,中原重禮樂,文明程度明顯高於其他地區。涼州被當時人們視為“邊鄙”。如李傕是涼州北地郡人,就被稱為“邊鄙之人”,含有輕蔑之意。至於輕蔑的原因是因為涼州人“習於夷風”,長期與羌胡雜居,與內地的傳統文化格格不入,關東人認為“涼州寡於學術”,即涼州文化屬於低文化層次。由於涼州武將的文化較為淺薄,故而能“馬上得天下”,卻不能“馬上治天下”。正因為得不到關東乃至整個天下士大夫的有力支援,涼州軍事集團最終灰飛煙滅了。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