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部分

虐無道,導致君臣離心,民不聊生。唯有出現這種情況,才是吳、蜀北伐的最佳時機。然而諸葛亮卻違背了他自己親自制定的隆中決策,在曹魏並未發生“天下有變”的情況下,諸葛亮五次伐魏,可以說是連年動眾而屢出無功,結果導致蜀國兵疲民弱,為蜀漢在三國中最早滅亡種下禍根。與諸葛亮比較,陸遜就要明智得多,在時機、條件不成熟的情況下,陸遜力主保境安民,反對大規模用兵。魏文帝曹丕死後,明帝曹睿嗣位,曹魏的這位新君是明主還是昏君呢,如果他是庸主昏君,就可能導致曹魏的“變”。對魏明帝曹睿,陸遜和孫權的看法是截然不同的。孫權對諸葛瑾言道:

近得伯言表,以為曹丕已死,毒亂之民,當望旌瓦解,而更靜然。聞皆選用忠良,寬刑罰,布恩惠,薄賦省役,以悅民心,其患更甚於操時。孤以為不然,操之所行,其惟殺伐小為過差,及離間人骨肉,以為酷耳。至於御將,自古少有。丕之於操,萬不及也。今睿之不如丕,猶丕不如操也。其所以務崇小惠,必以其父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