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4部分

春發生”吃葫蘆頭開開口味,不料吃後頓覺精神爽適,食慾大增,腹瀉、感冒反而治好了。

實際上這其中有中醫“以髒補髒”的食療理論。張學良將軍發現此事後,命令軍營廚師仿做“葫蘆頭泡饃”,並列為“病號飯”。可是軍營裡做出的葫蘆頭,既不好吃也不能治病。後來,軍部研究,每天發20份“病號飯”牌子,通知“春發生”泡饃館優先照顧。

……

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創新,春發生葫蘆頭已被認定為“中華名小吃”。陝西人都知道“春發生葫蘆頭泡饃”,全國遍地都有極具中國特色的模仿店,什麼“春再來”、“又一生”、“春去來”等等。但是如果有外地朋友點名要吃葫蘆頭,還是建議到最正宗的南院門春發生葫蘆頭總店。現代的葫蘆頭泡饃是在唐朝的“葫蘆頭”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

現代的葫蘆頭泡饃已由單一的品種發展到海參葫蘆頭、魷魚葫蘆頭、雞片葫蘆頭、大肉葫蘆頭四種。葫蘆頭已經有了很多創新品種,海味、魷魚、雞片、豬肉、特製、雙寶、砂鍋、火鍋葫蘆頭等等,在原先的基礎上又新研製出了砂鍋葫蘆頭、火鍋葫蘆頭,形成了一套葫蘆頭系列品種。西安人誇獎葫蘆頭的美味說:“提起葫蘆頭,嘴角涎水流。”

……

1923年原豬肉店的小掌櫃何樂義也挑擔經營起豬雜羔來,為了取得競爭優勢,他在唐代“葫蘆頭”的基礎上銳意改進,在大腸頭中又配以豬肚、白肉、雞肉、骨頭湯等精工細作,烹製成的肚、腸綿爛、肥嫩鮮美,調味以麻辣為主,肥而不膩,清爽利口,生意十分興隆。

製作葫蘆頭要選用新鮮腸、肚,經過稻、捋、刮、翻、摘、漂、煮、晾等多次加工手續,並適當進行物理方法處理,捋出腸壁上附著的黏液、髒物,除去油膩和腥味,使腸肚潔白光亮,再入葫煮熬,熟後出鍋晾涼,切成坡刀形備用。

行家認為葫蘆頭不在於肉在於湯,故而制湯的方法很講究。先把新鮮豬骨頭洗淨砸碎,入鍋燉熬,撇去浮沫,再入白條雞、豬肉,加食鹽、調料包,即傳說孫思邈配製的八珍調味品,繼續用小火熬煮,到湯汁濃白似乳為止。海味葫蘆頭是在大肉葫蘆頭裡加人海鮮,如蝦肉、魷魚絲、海參等即成。

第五百五十六章 三原蓼花糖

餅是用上等白麵烙烤的餼餼饃,必須由顧客掰成如黃豆大小的饃塊,以便浸汁入喳。有了以上三種半成品,才能配製成品。饃碗進入廚中,廚師取切好的熟腸、肚、豬肉、雞肉各數片,整齊地排放在饃上,配以水粉絲,用滾開的沸湯反覆泡三四次,再加味精、蒜苗絲、辣椒、香菜、添上湯汁,這就成了大肉葫蘆頭。

……

西安人吃葫蘆頭各有所愛,大凡青壯年男人喜肉多湯肥,麻辣味重,以過肉癮;婦女喜歡清湯單走,利腸爽口,以品其清香;老年人則喜其形、色、質、味之美。據說腸吸五穀之精華,性溫善補,理調生機,猶如藥中“甘草”,隨熱即熱,隨涼即涼,冬可暖胃健腸,夏可清熱爽腑。

面魚子,因形象銀魚而名。陝西省傳統小吃之一,它更象蝌蚪,是用蕎麥麵做的,灰白色,是一種極普通的冷食。因為它既有稠的,也有稀的,總帶些湯水,放涼了吃,味道不象一般冷飲是甜的,而是又酸、又鹹、又辣。

每逢鎮上廟會,街旁總有幾處賣面魚子的食攤。攤子間,擺一張小桌,有三、五張小板凳,桌上放一筷籠,插滿了木筷。在小桌的一旁,另置兩個大盆,上面蓋著蓋兒,一盆裝面魚子,一盆裝兌好黑醋、醬油、大蒜泥、辣椒醬、芝麻醬、香油、鹹胡蘿蔔末、鹹白菜末的井水。食用時用漏勺將面魚子從盆中撈起,控一下水,裝碗中,再用湯勺舀兌好味的井水就行了。

……

面魚子的做法很簡單,將蕎麥麵用清水調稀,倒入漏勺,向正在滾著的沸水鍋中漏,有時,可用右手執勺,左手拍打右手腕,將蕎麥麵糊漏入沸水中。待煮熟,用漏勺撈起,放入冷水中浸涼,再換井水泡上即成。

這是地道的陝西面魚子的吃法,只是用生水兌湯汁、泡麵魚不合衛生要求,若換成用涼開水就比較理想了。

說到冷食,不覺想到生活大城市的人們,他們的福份真不小。夏天,街上有數不清的冷飲店,雪糕、桔水、冰淇淋樣樣都有。然而,在陝西省興平縣,至今高原上農民,尚有不少人家未用上電燈,住在窯洞時,晚上以“洋油燈”照明。到了夏天,窯洞裡不通風,乾熱炕人,白天勞動,汗出如漿,想喝冷飲是比較困難的,只能吃一種叫“面魚子”的冷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