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了一種傳統習俗,以圖吉祥如意,消災去難。
隨著烹調技術的發展和提高,“春餅”又演變成為小巧玲瓏的春捲了。這時它不僅成為民間小吃,而且也成為宮廷糕點,登上大雅之堂。在清朝宮廷中的“滿漢全席”128種菜點中,春捲是九道主要點心之一。
春捲是由古代立春之日食用春盤的習俗演變而成。春盤始於晉代,初名五辛盤。五辛盤中盛有五種辛葷的蔬菜,如小蒜、大蒜、韭、蕓薹、胡荽等,是供人們在春日食用後發五臟之氣用的。唐時,春盤的內容有了變化,春盤的內容更趨精美。元代《居家必用事類全集》已經出現將春餅卷裹餡料油炸後食用的記載。類似記載,明代食譜《易牙遺意》中也有。到了清代,已出現春捲的名稱。漢崔《四民月令》:“立春日食生菜,取迎新之意。”
唐岑參《送楊千趁歲赴汝南郡覲省便成婚》詩:“汝南遙倚望,早去及春盤。”唐杜甫《立春》詩:“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時。”宋周密《武林舊事立春》:“後苑辦造春盤供進,及分賜貴邸、宰臣、巨,翠縷紅絲、金雞玉燕,備極精巧,每盤值萬錢。”《宋史。禮志》:“立春賜春盤。”《類腋天部正月》引《四時寶鏡》:“東晉李鄂,立春日命以蘆菔、芹芽為春盤,相饋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