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6部分

陳維精,清朝嘉慶年間國子監太學生,蘭州牛肉麵創始人。陳維精樂善好施,並精通醬、滷、烹、炸及多種烹飪技法,有“懷慶食聖”之稱,在同學圈裡非常有影響力。在京城國子監讀書期間,陳維精將老輩留下的牛肉麵製作技術傳授給東鄉族學友馬六七,生活上資助過馬六七,後來馬六七把牛肉麵製作技藝帶入蘭州後,在金城蘭州開面莊食肆,由於馬六七經營得法,家境漸漸好了起來。

馬六七把牛肉麵帶到了蘭州後揚名天下,馬六七對蘭州牛肉麵的貢獻功不可沒。在蘭州牛肉麵的改良和統一標準(一清,二白,三紅,四綠,五黃)當中陳位林、陳諧聲與陳和聲兄弟倆把起到了關鍵作用,把這一街邊小吃變為大眾消費的美食,以及後來的馬保子從挑擔經營改成店面經營,為蘭州牛肉麵走向全國奠定了基礎。陳維精在京城國子監讀書時的閒情雅緻是大量閱讀膳補食療著述,如《日用本草》、《救荒本草》、《食物八類本草》、《時調遵生八四攝》袁枚的《隨園食單》等,研究醫食同源之方劑,用天然植物調味,以達和合之美食。

……

陳維精以柿子和四種糧食混合搭配來釀造麵醬、醬油、醋、酒,用各種食材精烹細調滷肉及牛肉麵,留下了許多噲炙人口的佳餚配方。後人按照家族傳下來的秘製方法滷製雞鴨肉類,製作清湯牛肉麵和滷牛肉更令人回味無窮。

蘭州拉麵的歷史已經有197年,挑擔經營的蘭州牛肉拉麵,是回族人馬保子於1916年始創的,當時馬保子家境貧寒,為生活所迫,他在家裡製成了熱鍋牛肉麵,肩挑著在城裡沿街叫賣。後來,他又把煮過牛、羊肝的湯兌入牛肉麵,其香撲鼻,大家都喜歡他的牛肉麵,他突出一個“清”字。接著他開了自己的店,不用沿街叫賣了,就想著推出免費的“進店一碗湯”,客人進得門來,夥計就馬上端上一碗香熱的牛肉湯請客人喝,爽、醒胃。

馬保子的清湯牛肉麵名氣大振,馬保子經營到1925年,由其子馬傑三接管經營。馬傑三繼續在“清”字上下功夫,不斷改進牛肉拉麵,直到後來名振各方,被贈予“聞香下馬,知味停車”的稱譽。識別蘭州拉麵的正宗與否,要一看有沒有進店免費一碗湯,正宗必有湯贈,那牛羊肝的湯是明目的,西域人多目光如炬,顯然與喝此湯有關;二看牛肉拉麵的湯是否清,湯濁就不是正宗了。當今蘭州贈湯環節早已省略了,但在農村地區仍然會有贈湯!

……

牛肉麵的味道就如同它的來歷一般,源遠流長,同時蘭州牛肉麵是一種地方小吃,又成了地域文化。

這種文化,靠汲取地方人文的土壤,靠大漠戈壁和強烈的紫外線,靠冷風和草灰強鹼,靠伊斯蘭的信仰和力量,靠這些養分的滋潤和哺育,讀不懂它的文化符號,絕難經營出正宗的蘭州牛肉麵,甚至不會吃缺乏文化和藝術。

牛肉麵在地方上距今已有二百年的歷史,它以“湯鏡者清,肉爛者香,面細者精”的獨特風味和“一清二白三紅四綠”的悅目色彩贏得了國內乃至全世界顧客的好評,被中國烹飪協會評為三大中式快餐之一,而成為地地道道的“中華第一面”。

蘭州牛肉麵也是在變的。傳統的牛肉麵的基本風格還在,但內容卻已不斷地在添減。紅紅的辣子油已經糊住了整個碗,有的人還要再添,找的似乎就是一種豪放、熱烈的感覺。

有的人狠命地要蒜苗香菜,彷彿是為了吃菜而不是吃麵,又好像是著意親近綠色,崇尚著自然。不少麵館出現了“加肉”的新品種,名聲較大的“馬子祿”和“蘭清閣”,傳統的清湯肉丁面改以方塊肉、“優質牛肉麵”代之,吃客摩肩接踵,十分壯觀。

……

蘭州牛肉麵在包裝方面的嬗變,更反映了牛肉麵向現代文化的融通靠攏。較為豐富的內涵與日臻完美的形式、吃實惠與吃情調、本真特色與日漸西化,給蘭州牛肉麵賦予了新的生命。

人們已經注意到越來越多的大黑粗碗變成了“唐山”、“景德鎮”,一部分店肆添料時用勺兒替代了溼糊糊的“五指抓”。

有日益見多的業主把店堂拾掇得明光水亮鑑可照人。新近一二年又有了“金鼎牛肉麵”新生代和它的母子連鎖店,裝修像北京、廣州和深圳那些地方的西餐館,吃法也成了套餐,而價格卻依然較為低廉。這種餐館臨街一面大玻璃窗,成了年輕人尤其是情侶們炫耀瀟灑,吃氛圍、吃情調、吃浪漫的理想場所。

特色的食品,以一種地域的特殊精神取勝。沒有一成不變的風格,也沒有斑七駁八的“特色”,這就是文化。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