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繞不過內閣這一關。
“有減有增,才是正道理。我琢磨著,是不是把三司衙門和戶部合併了?”李中易故意試探了一下孔昆的配合默契程度。
孔昆馬上哈著腰說:“臣也以為應當合併了,政出多門,是導致政務辦事效率低下的根本性弊端。”
這不就是個應聲蟲嘛?李中易啞然一笑,也好,也好,只需要配合著推行他的大政方針,獨相的格局,其實也完全可以延續下去的。
“無農不穩,無商不富,無工不強。朕打算,增添教部、商部、民部、稅部、技部和農部,不知孔卿,意下如何?”這又是李中易的試探性詢問。
孔昆毫不遲疑的起身,拱手說:“臣也以為,理當如此。商部者,保護商賈的生意,讓朝廷更順暢徵上商稅,實乃曠古未來的創舉也。所謂民部者,護民之意也,可以抑制大鄉紳們,對草民的盤剝。農部者,若是在全國廣佈勸農官,必能穩定糧食產量,促進農耕的科學性……”
科學性?李中易有些詫異的望著孔昆,心說,行啊,他只信口說過幾次科學性,竟然叫孔昆記住了。
不管李中易說啥,孔昆都能找到合適的解釋,把皇帝的決策變得更加的合情合理,這也是一種極大的本事。
孔昆拜為首相之後的第一獨對,竟然長達兩個半時辰。而且,李中易史無前例的在寢宮裡留了膳。
這就等於向群臣們發出了一個極其強烈的訊號,皇帝打算大用孔昆了!
沒幾日,由孔昆獨任宰相,各部尚書們集體參與商議大政的格局,也就隨之定了下來。
如今的尚書省已經名存實亡,六部尚書也改為內閣集體領導下的十二部尚書,加上孔昆這個首相,也就組成了十二人的大內閣。
如今,新學尚未全面鋪開,苦讀聖賢人,依舊佔據了知識分子裡的絕大部分。
李中易也不可能完全堵死了舊學讀書人的晉身之路,那會出大問題的。
所以,新設立的教部,就和掌管科舉的禮部,形成了分庭抗禮的局面。
總而言之,新學新辦法,舊學舊辦法。但是,舊學的讀書人,只能進入翰林院啊,國史館啊,禮部啊,這些相對比較務虛的衙門任職。
而新學的讀書人,出路就廣泛得多了。諸如州縣官,技術性的衙門,都被留給了新學的門徒。
高考的指揮棒之下,李中易有理由相信,隨著新學門徒的逐漸被重用,舊學必定會持續性的萎縮下去。
所謂的皓首窮經,見鬼去吧。
老學究們,就算是學貫十八經,也完全解決不了,工業文明碾壓農業文明的降維打擊。
由於文臣集團的作死,李中易以絕大的氣魄,一次性貶官近千人,徹底的掃除朝堂上的守舊障礙。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糟糕局面,從此以後,一去不復返了!
如今,已經是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大好局面!
科技之光,再也不是從西邊傳來了,而是起自東方的大漢帝國!
說實話,要想扭轉千年以來獨尊儒術的格局,確實難於上青天,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除了李中易這種威權無限的開國太祖之外,後世的李家皇帝們,還真沒那個魄力和實力,完成這麼大的社會革新。
別人不清楚,李中易的心裡門兒清。如果不趁機發展出攀登科技樹的合理機制,打造出近代化的海陸軍事力量,在未來的全球競爭之中,漢人為主的中原王朝,將面臨數次滅國的慘痛教訓。
退無可退,無須再退,只能是迎難而上了!
解決了內閣集體商議制度之後,左子光和李延清聯袂來找李中易,稟報了抄家的詳細情況。
“回皇上,臣奉諭查抄逆臣們的家產,收穫異常之豐厚。共計抄得銅錢一億貫,良田五千萬畝,古玩字畫,更是不計其數……”李延清非常能幹,他手裡捧著厚厚的抄家文冊,念得異常起勁。
李中易含笑擺了擺手,說:“好,很好,幹得漂亮,朝廷五年內,不可能缺錢花了。”
抄家得來的銅錢,雖然很多,畢竟只是一錘子買賣,不可能再有了。
但是,抄得的五千萬畝良田,這就是源源不斷的大財源了!
這麼多的良田,掌握在大鄉紳和大官僚們的手裡,其收入和朝廷完全無關。
如今,這些私田變成了皇帝擁有的皇田。只要始終保持十五稅一的低田租不變,遇到災年的時候,大量的無地農民就有了託底的飯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