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山猜的沒錯……
常勝軍真的就是不敢打啊!
一支總共也就才組建三個多月的軍隊而已,他們能把這個四團大方陣擺出來就已經是盡全力了。
打仗?
那些剛剛學會排隊計程車兵,都已經嚇得在哭了啊!
讓他們面對敵人開槍,那是真會崩潰的。
所以他們真的就是來嚇唬一下而已,畢竟到目前為止,雙方依舊只是摩擦而已,這件事是湯鳳獨走挑起的,但本身弘光朝各集團都不想打,至少他們今年冬天根本就不想打。各地都在忙著訓練自己的省軍,而三個月是肯定不夠的,至少得明年冬天才行,一年多的時間才能勉強夠。
所以這段時間他們需要的是和平。
畢竟訓練省軍需要銀子。
無論上游還是下游,都需要維持長江航運來賺錢然後訓練軍隊。
淮揚軍需要鹽業收入。
常勝軍需要保證外地棉花能夠進入蘇松的工廠,需要上游的糧食保證工人不會因為缺糧造反。
上游各省需要他們向蘇松的糧食輸送帶回銀子做軍費。
浙江需要運河上帶來的各種商品來維持他們的海外貿易,只有海外貿易繁榮,他們也才有銀子訓練省軍,建造新式戰艦……
所以穩定最重要。
但事情已經發生了。
他們又不能眼看著丹陽落入楊豐手中。
那麼還能怎樣?
過來擺出陣型搞軍事威懾或者說訛詐唄!
剩下的交給丹陽自己解決,反正丹陽士紳搞出的禍事,不能指望別人給他們擦屁股。
不過丹陽士紳仍舊拒絕交出湯家的九族。
地方士紳都是姻親窩子。
湯家九族得把丹陽至少三分之一計程車紳牽連進去,這種株連太狠,大明律才三族,這種時候丹陽士紳真的看著外面被片的湯鳳,都已經有大塊人心之感。但交出九族是不可能的,同樣讓匪軍進城也不可能,剩下就是憑本事了,京營繼續轟擊城牆,城內繼續開炮還擊,外面兩軍繼續列陣對峙。
然後……
九斤重炮轟不開丹陽城。
當然,這也沒什麼奇怪的,十二磅本身就是野戰炮,指望野戰炮短時間轟開丹陽這種包磚城牆還是很有難度。
尤其是在之前幾個月裡,丹陽城還剛剛進行了修繕。
這時候的丹陽城堅固程度不說堪比南京城,但至少也是山海關級別,話說咱大清哪怕有了紅夷大炮,也沒嘗試過去轟開山海關,事實上他們連寧遠都無法用紅夷大炮轟開。東方式樣的夯土包磚城牆,雖然在防禦實心彈直射方面的確比不上稜堡,但也不是野戰炮能輕易轟開,否則江陰也不會堅持那麼久。
實際上第二天馮山就停止了對城牆的轟擊,不過卻繼續駐軍城外,而城內也不敢反擊,常勝軍同樣不敢進攻,雙方居然在丹陽對峙起來。而就在他們對峙過程中,各地秋收也在一片風聲鶴唳中迅速完成,甚至包括冬小麥油菜等越冬作物的播種,也在隨後迅速完成。在這期間楊豐也沒有新的命令發出,實際上他主要是在各地巡視指導秋收和播種,尤其是隨著各地鄉村民兵組織的建立,他之前承諾的義務教育,醫療體系建設,也都在兌現當中,此外還有新的稅收體系……
這個倒是很簡單。
實物稅的最大問題在於運輸,但這個現在還不是問題,畢竟目前應天朝廷控制區,事實上也就東西兩百多里,而且還有發達的水運。
各地鄉村的村長,民兵隊長負責本村稅糧徵收,然後帶著民兵運輸到鄉,鄉就有糧所負責收儲,而糧食短時間內就儲存這些糧所,同時在府縣建立起大型的糧庫,從糧所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不斷抽調稅糧送入糧庫,而糧所始終維持一部分庫存,一旦出現饑荒立刻就近投入市場……
這種制度其實應該配套糧食的統購統銷。
但目前楊豐做不到。
因為本地糧食產量是肯定不能自給自足的,就那點地盤怎麼可能養活南京的一百五十人口?
只能靠外面的糧商。
既然要靠糧商來輸入糧食就不可能統購統銷,甚至還要維持南京的糧價高於蘇松,否則那些上游來的糧商就直接過去了。
所以只能走儲備糧調節市場的路線。
而他這邊沒有進一步行動,弘光朝各集團當然也不會再挑事,湯鳳的凌遲和他手下那三百多顆人頭,也讓那些流亡士紳暫時老實了些,畢竟為了發洩怒火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