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3部分

特區的技術水平。

“對,沒錯,就是他了!”(未完待續……)

第85章 機器局(第三更,求月票!)

1891年,光緒17年,初春,春雨綿綿。

運貨的馬車離開機器局專線後,緩緩走過廠地間泥水窪,拖著沉重的生鐵、鋼材以及木料往料倉走去,現在的漢城機器局,幾經擴建之後,已經變成一座佔地四千餘畝大廠,規模堪稱遠東第一的鑄幣廠亦位於其中,每日運貨馬車不斷往返於倉庫與專線車站,將原料運進或將產品運出,終日不歇。

機器局西則一排連綿的廠房便是去年新建的機器工廠,其規模相比過去擴充十數倍,機器達四百餘臺,非但機器齊備諸如蒸汽錘、鍊鋼爐、化鐵爐更是一應俱全,甚至工廠內還建成鍊鐵車間,添置了一臺二手的25。55立方鍊鐵高爐,以鍊鐵供工廠使用,當然這座高不過11。4米的鍊鐵高爐最重要的用途還是作技術驗證,供統監大人於此研究新型鍊鐵工藝。

自這座小鍊鐵高爐月前投入使用後,幾經改造後,其日產量一躍達到50餘噸,高爐利用係數更達到驚人的2。1/m3,甚至因原料不足而陷入停產,不過隨著仁漢鐵路築成,仁川的焦炭以及從北部鐵礦運來的礦石經鐵路運至機器局,從而滿足其生產需求,機器局則利同時引進了一臺1噸鹼性鍊鋼轉爐以及兩套軋鋼裝置,生產出鐵路輕軌和建築用鋼材。

或許正得益於鋼鐵分廠對原料以及產品運輸的需求,才使得其擁有廠區內目前僅有的廠內鐵路,而在通往鐵廠的鐵路邊。有一座半露天的工棚。這座工棚過去是用於生產鐵路棚車。只是一座臨時組裝車間,在鐵路棚車定單完成後,工棚便閒了下來,而現在這裡卻又忙活了起來。

在過去的十幾天間,十幾名機器局的工人、技師在唐浩然的帶領下,於工棚內的軌道上,利用機器局生產的車輪、木板等零件,組裝起了第一輛電車。

這輛有軌電車直接借用了鐵路棚車的車盤。只是進行了適當的減重,藍色的木製車廂帶著金門的門邊、窗邊,雖談不上富麗堂皇,可卻也顯得極為華麗,車廂內的木板塗著一層淡淡的清漆,露出了漂亮的木統,車廂兩邊的座椅也很是簡單,有點像是公園中的木條椅,這瞧著似乎與機器局先前製造的客車廂區別不大,只是視窗上裝上了玻璃。

而與火車車廂不同的是。在其車首部正面多出了三面玻璃窗,此時在這個怪模怪樣的車廂裡。幾名工人正在忙碌車,甚至就連車底下,亦有兩名工人憑著燈檢視著。

“把這兩根電線,對,就是這兩根連線好,還有……”

在車廂中,唐浩然不時的指導著工人接好車廂內的電路,這輛電車於機器局中的標號為“東亞100型”,如果試驗成功的話,其將是世界上第一輛有軌電車。

在過去的十三天間,唐浩然一心撲到了“現代化城市交通體系”的設計上,上午處理完府中的公務後,便會立即來到工廠向工人和技師解釋著圖紙,另一方面還要擠出時間,設計的電車交通的電力系統,也就是電車上拖著的那條“辮子”以及城市中的架空觸線,相比於電車,供電系統尤其是架空線網無疑是最為複雜的。

有如“蜘蛛網”般密佈的架空線網在設計時碰到了太多的問題,幸好這些問題現在都已一一加以解決,並且與廠區中佈設了一條試驗網,而解決架空線網問題的正是鄭廷襄,作為機械工程師的他,在電車的研製過程中給了唐浩然太多的幫助。

“大人,你就這有軌電車,真的能賣到海外嗎?”

儘管意識到有軌電車於城市推廣對百姓生活帶來的便利,但鄭廷襄卻總會想起白種人對黃種人的歧視,他們是否能夠接受這種由黃種人發明的新生事物?儘管它確實能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極大的改變

聽罷,唐浩然笑著說道:

“想不到你會這麼沒有自信,先不說外國人買不買,現在咱們已經開始沿著特區的幾條主幹道鋪設路軌,這有軌電車除去這一輛客車型之外,接下來咱們造的就是貨車型,一輛電車長7。3米,黃2。2米,我估計去掉車廂後,貨車型的載重應在10噸左右,如此一來,我們即可利用電車將建築物資和工人運到特區的各個角落……”

就目前而言,這才是最重要的,養馬的費用實在太過驚人,為了保障物資運輸公司於仁川養了2700多匹馬,每日開支多達三千元,這馬果然是“貴族”的玩意,若是再加上購馬的二十餘萬元鉅款,足夠於城內鋪設幾十公里電車軌道了,而且電車的運力亦遠超過馬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