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便擺駕進城,就在元帥府升堂議事,召集恆州、和泰、定二州將帥等人,也不管他們接受不接受,都封與官職。那杜威依舊賞他穿著黃袍,封為太尉。張彥澤封司徒,又給傅柱兒也封了個官職,各撥五千遼兵給他們帶領。再委赫哲為統領,自領一萬遼兵,又帶著泰州雄州將領隨軍同行作為前隊,立即起程前往汴梁,招降前方一路之上各州鎮的晉軍。次日,又令左賢王蕭翰為督師,率本部人馬,會同寶力格所部,押送恆,泰三州降卒,隨後跟進。
待前隊兵馬開發以後,接著又另派幾員遼將,強徵了二萬民伕,把三州晉兵所用的四萬餘匹軍馬,盡數送回上京。
恆州自歸杜威管轄以來,早已被盤剝得民不聊生,田園荒廢。如今遼兵不但把三州精壯男丁拉作民伕為他們送馬,更趁機把民間騾馬財富,搶掠一空。百姓聞風膽喪四出逃亡,致使定州周邊百里人煙幾絕。就是在石晉亡後的數十年後,後續的幾代王朝,仍無法恢復當地的生產和經濟。這是後話。
又說那汴京皇城之內,一邊是馮玉到處蒐集民伕,日以繼夜地修建宮室。另一邊是內廷裡面石重貴白天是調鷹弄犬,鬥雞走馬。夜間是焚膏繼晷,笙歌不絕。一片昇平景象。中書省每日依舊收到恆州邸報,說是河北一路烽火無驚,遼兵遠遁。馮玉每日都報與石重貴。但是桑維翰每日得到探報訊息:卻說杜威已把恆州降遼……定州守將領兵棄城而出,不知去向……遼人大軍正殺向汴京。
那桑維翰雖然被貶為開封府尹,不預朝政,但聞訊卻心急如焚,幾次入宮叩闕,要面稟皇帝,都被擋在宮門之外。氣得頻頻以頭撞門,高喊:“晉國亡矣!晉國亡矣!”
但宮牆阻隔,無能傳進後宮。倒是一個小宮監見桑維翰每日來撞宮門,心有不忍,悄悄對桑維翰說:“桑相,你老人家回府歇著吧。您老每天來叩門,咱們都報了進去的。皇上每天都在忙著喝酒聽歌,沒閒功夫見你呢。”
桑維翰聽了,氣的咯血而歸。
放下汴京的暫且不說,且說那邊蕭翰領著大隊遼兵,沿著鄴都一路,直奔汴梁。透過杜威下令,把那邢州、洺州,磁州,相州等州府的小股守軍,儘可能地招納進來。雖然有些素抱忠義之心的將士,閉關不納。但蕭翰亦無暇攻打。有些不願降遼而又恐難以抗衡的,也就棄城而避之。但大多都是看風使舵,接受招降的,蕭翰也就讓原職駐守,無暇整編,只當他是讓路而過罷了。因此一路無阻,不過十餘天,兵馬便來到衛州,正好耶律德光的後部也趕了上來,便暫停前進,計議進取汴梁。
耶律德光見進軍順利,將士無損,心中大喜。十分讚賞蕭翰利用降將的策略。便喚出降將皇甫遇,石公霸,對他們說道:“汝二人自歸順我大遼,未立寸功。明日大軍就要渡河了,孤王給爾等一個機會,爾二人各領本部作先行,渡河拿下汴梁,把石重貴抓來見孤,算爾等一個大功。”
二將俯首不語,只是點頭以示答允。向前領了令箭,轉身出營,各點起所部的五千遼兵,徑奔黃河而去。來至河岸,將遼兵約後一箭之遙,齊齊拔劍向天高呼道:“皇天后土同鑑:非是我等叛國降敵,實乃主上不明,奸佞當道,脅迫所致。臣等耿耿丹心,天日共鑑!”說罷,雙雙自刎而亡。
眾兵將一時無主,不好妄動,忙回營奏報耶律德光。耶律德光得報,十分惱火,正與蕭翰商議之際,忽報降將張彥澤,傅柱兒帳外求見。耶律正在火氣上頭,正要發作。蕭翰忙進言道:“大王暫且息怒,此二人與彼二人不同,那皇甫遇,石公霸乃忠心耿耿為石晉效命之人,故而寧死不屈。臣看張,傅二人是願意為我大遼效力的。且喚他們進來,看他倆有何話說。”
耶律德光此時對蕭翰,無不言聽計從。聽他這樣說了,便暫且按下怒火,喚他二人進帳。
二人進帳參拜畢,張彥澤奏道:“啟稟大王:微臣素知那皇甫遇,石公霸二人,平常性格都是冥頑不化,抗上欺下,多與同僚不睦。此行違抗大王旨意,自盡於何邊,實屬咎由自取,死不足惜,大王無須動氣。臣與傅柱兒願為大王效犬馬之勞,領兵渡河,定把石重貴綁來交與大王。”
耶律德光轉眼看蕭翰時,只見蕭翰微微點頭示意。便立即堆下滿臉笑容道:“難得爾二人有此忠心,為孤效力。”便取過令箭交與二人。更囑咐道:“就令赫哲隨同爾二人為前部先鋒,速往河津,領軍渡河,直取汴梁。更要派人護衛渡口,我大軍隨即跟進,不得有誤。”
那張彥澤,傅柱兒見遼主信任,喜之不盡,領了令箭,如獲至寶,跟著赫哲急急忙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