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他認為,毛澤東的這一概括是最合適不過了。
劉少奇要求軍管會提出一個規定,以處理勞資關係問題。他提出了八個方面的內容:所有公私工廠儘可能保證工人解放前的生活水準;提高工人生活水準目前暫時不可能,將來一定能提高;一切公私工廠必須開工,努力生產,不得怠工;私營企業主,因生產需要,可以僱請或辭退工人;僱主必須正當地使用和管理工人,不準打罵和虐待工人,但工人必須遵守廠規,不得不聽指揮;工人開會或搞其他活動,必須在工作時間以外進行,不得佔用工作時間。在工作時間以外進行活動,資方不得干涉;每個工廠需要專門做工會工作的人,可以脫離生產;工人對廠方提出的要求條件,應交工會加以研究分析,由工會向廠方交涉。一切勞資糾紛都由總工會集中審查解決。一句話,不能因為眼前的利益妨礙了長遠的利益。
黃敬稱之為:“不要吃母雞,要慢慢吃雞蛋。”
txt小說上傳分享
資本家 吃了個“定心丸”(4)
不管是“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總之,“母雞”不能殺來吃,“雞蛋”也還要“慢慢吃”。
“吃雞蛋”,也要大家來吃,當然包括資本家。
劉少奇感覺到,必須給資本家“交底”,給他們吃一顆“定心丸”。
1949年4月19日,劉少奇邀請天津市工商業資本家座談,參加的有李燭塵、周叔■、宋■卿、朱繼勝、邊潔清、孫冰如、勞篤文、資耀華、王翰庭以及其他各工商業界的人士等。這些工商業界人士都是天津市工商業中佔較大部分的私人工商業者,比較知名。
因為劉少奇是從北平來的中共中央領導人,資本家們在談話時就流露出探劉少奇的底的意圖,看到底共產黨對他們資本家實行什麼樣的政策。他們說:“你是中共中央。”
劉少奇非常乾脆:“好!我來就是給你們底的。”
劉少奇鼓勵他們辦好廠,多辦廠。資本家可以和貿易公司合作,貫徹公私兼顧、勞資兩利的方針。私營也只有和國營合作才能發展。
他對緊張的勞資關係提出意見:“你們可以定廠規,經政府批准,就可以執行了。至於臨時工,有些可變長工,有困難的就不變。”
這一來,資本家在生產的恢復和發展任務中的地位就很明確了:完成這一任務離不開資本家的合作。
參加座談的資本家話多起來,紛紛反映問題,獻計獻策。
有人說,共產黨訂一個計劃,我們私營企業來幫你們的忙。
劉少奇點點頭:“這個意見很好。公私合作是全面的,有長期的,也有暫時的。我們有所謂國家資本主義,這就是私人和公家的長期合作。你有困難我幫助解決,我有困難你幫助解決,互相照顧。不是爾虞我詐,而是完全合作、彼此有益。我們希望合作得多,合作得長,使公私兩利。”
有人說,我們怕你們的貿易公司,國家貿易公司是個大資本家,誰能和它競爭呢?
“這未可厚非。這就是自由競爭,是學你們的嘛!統制原料、市場,是普通生意人的做法,如果國家貿易公司也用這種辦法來經營,只顧到自己,那就是不對的,是違反黨的政策的。”劉少奇說。
資本家李燭塵憋不住談到:前不久,他去山東銷鹽,事先徵求天津市的意見,有人告訴他可以去。可是到了山東臨清,當地的貿易公司一看來了個資本家銷鹽,就壓低了當地的鹽價,李燭塵不僅僅沒有賺到錢,還虧了本,回來就一肚子氣。
劉少奇批評了臨清地區貿易公司的做法是不對的。他告訴李燭塵,會跟那邊講清楚,讓他再去。
有資本家說,我們現在只能在國營工業的空子裡,吃點殘羹剩飯。
劉少奇笑笑說:“真是這樣嗎?其實不然。今天,中國的工業還不很發展,國營企業還只是點點滴滴,私營企業的活動範圍很廣,可以和國營企業平行發展。對私人資本有所限制,實際上等於沒有限制,比如鐵路、航空,中國今天還沒有那麼一個資本家說,也要開辦鐵路、航空,和國營的競爭。我們的政策是走新民主主義的道路,不是走舊資本主義道路。要採取限制政策,就是為了避免舊資本主義的前途。”
李燭塵提出,要限制股息,以利潤的1/3給工人,1/3作公積金,1/3作股息。
劉少奇則主張,在股息問題上,現在最好不加限制,股息提高或降低,要看對什麼有利。只要錢拿到工業上去,拿出來流通,總比埋在地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