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還有一群手下,怎麼辦?於是他便讓手下把別墅附近酒樓、商店的經理找來,告訴他們,我們公司可能會有大量的接待和採購任務,零散地付賬太麻煩,能不能先消費,然後一月一結?這些老闆發現這家公司場面挺大,被他的氣勢給鎮住了,沒有理由不同意呀,人家可是在這裡有兩棟別墅呀。安頓好了手下,緊接著王穎傑才去外地籌款去了,他的事業也就這樣起步了。 王穎傑是一個特別豪爽的東北人。還在王星、田地建造香港迴歸祖國倒計時牌的時候,他便出現了,他為自己沒能贊助、參與這一歷史事件而遺憾。這次為由###主席親筆題寫片名的《香港滄桑》籌集資金,這個人無疑是理所當然的最佳人選。  
下 篇(3)
果然,當王星帶著相關的文字去拜訪他的時候,還沒等王星說完整個事情,王穎傑已經拍板了: “王星,明白人不要細說,這個事情我做定了,你立即和中央電視臺聯絡,就直接準備簽約儀式吧,咱們立刻去北京!” 王星把深圳的進展情況向周振天作了溝通,周萬萬沒料到,事情這麼快就有了眉目,他急忙按王星的建議籌備在中央臺的簽約儀式。 很快,王星和王穎傑便去了北京。 一切比預想中的還要順利,王穎傑在北京和中央電視臺常務副臺長於廣華、副臺長張長明見了面,並在極其短暫的時間內與中央電視臺達成了確切的贊助意向:王穎傑的武警泰華企業集團願意獨家出資協助中央電視臺拍攝12集電視專題片《香港滄桑》;具體出資額為人民幣1700萬元;至於中央電視臺和《香港滄桑》劇組所能給予他的回報,他聽王星的建議,同意接受。 事情出乎意料的順利。這是中央電視臺歷史上最大的一樁影視融資案例。無論是行內人士還是行外人士,對這個天文數字無不感到驚奇。 當王星陪王穎傑再次赴京時,張長明代表中央電視臺與武警深圳泰華集團在中央臺新聞釋出廳順利簽了約。不久,泰華集團的第一筆資金到位,藉助這筆資金,《香港滄桑》很快進入了創作和拍攝階段。 整個拍攝過程無比順利。在香港、大陸、英國,周振天和劇組採訪了包括錢其琛、魯平、周南、董建華、安子介、梁振英、範徐麗泰、霍英東、李嘉誠、曾憲梓、鍾逸傑、陳香梅、撒切爾夫人、希思、鍾士元、沈殿霞等中外知名人士,並在大陸、香港、英國等地收集、整理了大批歷史史料,成功地打造了香港迴歸題材中最重要的一部電視專題片。 《香港滄桑》在香港和祖國大陸播出期間,引起了巨大的反響,獲得了幾乎一致的讚譽和肯定,在該片的香港首映式上,董建華、霍英東等香港風雲人物齊齊出席。王穎傑西裝革履、意氣風發地在主理嘉賓席上和香港的風雲人物談笑風生,言談舉止間充盈著顯而易見的成就感。  
王星·事件回眸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九七香港迴歸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件大事,舉國歡慶、萬眾矚目。當時,我在新華社《中國名牌》雜誌社深圳記者站任副站長。我在著手策劃香港迴歸系列活動時,沒有任何指令性任務,完全是出自一個策劃人的衝動和社會責任感。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國兩制”是世界歷史上的創舉,所以香港迴歸也是世界歷史上從未有過的政治事件。能夠為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策劃,當時我只想著在這個歷史時刻,做一些有利於國家有利於社會的貢獻,沒有任何功利思想。整個人精神狀態極佳,渾身充滿了智慧和力量,策劃中的各種奇思妙想都是在這種狀態下誕生的。那時整個人都鑽到“九七”概念裡去了,所以,直到現在還有人說我是中國的“九七”概念專家。 涉及“九七”的幾個策劃活動,可以說從立項、報批到集資、操作,都是我和同伴們一道完成的。其中很多精彩的策劃,能想到已經很不容易了,可我們不但想到了,更操作實現了。比如香港迴歸祖國紀念碑,應該說建在天安門廣場或香港是最合適不過的了,但當時這兩個地方根本就不可能立項。我們不願意讓這樣一個千載難逢的歷史時刻從我們的手上白白流失,於是我們想出了一個特殊的解決辦法,仍以新華社的名義,向深圳市委、市政府申請立項,在羅湖橋頭建造香港迴歸祖國紀念碑。歷史就這樣被凝固、被見證、被流傳後世。 我一直記得1997年7月1日零時到來之前,在深圳的羅湖橋上,深港兩地的警民一道凝視著倒計時讀秒、歡呼、碰杯,接著緊緊擁抱、熱淚盈眶。那時候,作為一個積極參與了迴歸活動的策劃人,我的心裡除了激動和興奮,還有一種無憾今生的成就感。這是我繼文稿競價活動策劃後迎來的人生第二個輝煌。 這些年走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