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

說完,他就生氣地把那幅畫撕了個粉碎。

這一下,弄巧成拙的童仁益,只能羞紅了臉,尷尬得半天說不出話來。

這個故事,就是成語弄巧成拙的出處,它十分形象地說明了一個人做事情,不按照《中庸》所講的“中”的道理,恰到好處,把握一個度,就會惹來麻煩。

另外一個弄巧成拙的例子,發生在南宋時期。

我們知道,南宋有一個大奸臣,叫做秦檜,就是他用“莫須有”三個字,害死了抗金民族英雄岳飛。

在秦檜的相府裡,有一個十分保密的議事室。正是在這個密室裡,秦檜和一幫子奸臣狼狽為奸,幹出了很多傷天害理的勾當。

按理說,這樣的密室,肯定只有極少數秦檜最心腹的人,才對它比較熟悉。

可是,有一次,廣州的一個地方官卻來到相府,給秦檜送上了一卷地毯。

更離奇的是,當秦檜把這卷地毯拿去鋪在密室的地上時,竟然發現跟密室的尺寸大小,分毫不差。

發現這個情況後,秦檜十分憤怒。他心想:“我這個密室,這麼隱秘,就連我的家人都不知道。你一個地方官,竟然對它的尺寸都掌握得如此準確,看來一定知道我的不少秘密了。那還得了!”

於是,自以為拍馬屁拍到了家的地方官,這次卻弄巧成拙,沒有討到秦檜歡心,卻被秦檜很快就除掉了。這真是做事過頭導致的殺身之禍啊!

為什麼弄巧會成拙呢?實際上,原因就在於弄巧的人往往弄過了分。

換句話說,就是沒有學會《中庸》說的“中”的智慧。什麼事情做過了頭,失去了度,又怎能不換來麻煩、失敗呢?

因此,對於那些平時做事不知道如何把握度的人,不妨讀一下清代著名文學家李密庵的一首詩。這首詩叫做《半半歌》,十分形象地講述了為人處世持“中”的道理:

“看破浮生過半,半之受用無邊。

半中歲月盡幽閒,半里乾坤寬展。

半郭半鄉村舍,半山半水田園。

半耕半讀半經廛,半士半姻民眷。

半雅半粗器具,半華半實庭軒。

衾裳半素半輕鮮,餚饌半豐半儉。

童僕半能半拙,妻兒半樸半賢。

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顯。

一半還之天地,讓將一半人間。

半思後代與滄田,半想閻羅怎見。

飲酒半酣正好,花開半時偏妍。

半帆張扇免翻顛,馬放半韁穩便。

半少卻饒滋味,半多反厭糾纏。

百年苦樂半相參,會佔便宜只半。”

領悟“半”的妙處,就是明白為人處事要恰到好處,也就是《中庸》所講的“中”。這樣的話,凡事多留餘地,生命才會更加美好!

4。利害大小,不可不慮(1)

《中庸》的“中”,是一個在現實生活之中,隨處都派得上用處的智慧。

為什麼這麼說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在現實生活之中,我們經常需要面臨一些選擇。而這些選擇,往往都是一些彼此之間差異很大,甚至衝突的選擇。

在這樣的時候,考驗我們的,就是能否做到“中”,把握好一個度,在彼此衝突的選擇之間,做好抉擇。

這一點,最好的體現,就是對利害大小的選擇。

在戰國時期,有一位著名的儒家學者,他的名字叫做荀子。

荀子的同名著作《荀子》裡面,有一章叫做“不苟”。

從這個章名就可以看出,這一章的主要內容,就是關於為人處事不要苟且,不要得過且過的。

為人處事不要苟且,不要得過且過,意味著什麼呢?

它意味著,在現實生活之中,我們面臨一些重要的選擇時,尤其在利害大小的選擇時,千萬要謹慎考慮。

換句話說,也就是“利害大小,不可不慮”。

在《荀子·不苟》裡面,有這樣一段話:

“見其可欲也,則必前後慮其可惡也者;見其可利也,則必前後慮其可害也者;而兼權之,熟計之,然後定其欲惡取捨。如是,則常不失陷矣。”

這段話的意思是,一個東西或者一件事情,如果發現它是我們想要獲得的,那麼我們就需要反覆思考它的壞處;

同樣的,一個東西或者一件事情,如果我們發現它十分有利,那麼我們也要反覆思考它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