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部分

來時,太陽都已經西斜。

這個時候,她感到肚子十分飢餓。

於是,她就走進了沙灘附近的一家餐館,準備用餐。

可是,讓她十分奇怪,也十分氣憤的是,她在餐館裡面坐了快半個小時了,都沒有一個服務員過來招待她。

更讓她氣惱的是,這時候店裡客人並不多,服務員完全有時間來為她服務。

當她發現,很多比她來得晚的顧客,都已經開始用餐時,美女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大聲吼了起來。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2。己所不欲,勿施於人(2)

可是,那些服務員,除了對她投來鄙視的眼光之外,依舊沒有人前來接待她。

這時,美女站起身來,準備到前臺去責問那些服務員。

然而,她很快就發現了原因:當她路過店裡的一面鏡子時,發覺自己的膚色變得黝黑黝黑的。

原來,店裡的服務員正是看見一個“黑面板”顧客,所以才對這位美女十分歧視。

在明白了原因之後,美女羞愧難當,眼淚不由奪眶而出。實際上,在平時,她也極度歧視黑人。

這下子,她終於吃到了歧視他人的苦頭,真正體會到了黑人被白人歧視的滋味!

其實,這個故事講的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

一個人,倘若不想要別人歧視自己,首先就得自己不歧視別人,原因很簡單:沒有任何一個人願意受到他人的歧視。

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所包含的生存智慧,也是處理人際關係的一個重要原則。

實際上,這樣的一種智慧,就是尊重、關愛他人,以及平等待人的體現。

因為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你不喜歡的東西,強加給他人,他人又怎麼會喜歡呢?

在中國歷史上,曾經有過很多“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先賢。其中,大禹就是最好的例子。

大禹準備治水的時候,才跟一個叫做塗山氏的姑娘結了婚。

按理說,新婚燕爾,大禹應該待在家裡,跟嬌妻一起好好享受幾天。

可是,這位聖王一想到百姓正被洪水施虐,就覺得像是自己的親人被淹一樣痛苦。

於是,他告別了妻子,率領二十多萬治水群眾,不辭辛勞地疏導洪水。

也就在治水的過程中,有了大家耳熟能詳的“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

在十三年的艱苦奮戰之後,大禹終於疏通了九條大河。滔滔洪水,全部流入了大海。

水患消除了,大禹也贏得了流芳千古的美名。

為了紀念大禹治水的豐功偉業,老百姓傳唱著這樣一首《大禹治水》的民謠:

“大禹治水十三年,一心為民解災難。

實地觀測搞調查,團結勤快聽意見。

三過家門而不入,廢寢忘食瀝肝膽。

河道疏通水患滅,灌溉農田萬民歡。”

跟大禹凡事想著他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不同,戰國時候有一個叫白圭的人,簡直就是“己所不欲,要施於人”的典型。

據說,這個白圭曾向孟子誇口說:“如果由我來治理洪水,一定可以比大禹做得更好。”

孟子覺得很好奇,就問他怎麼做。

白圭回答道:“我只需要把河道疏通,讓洪水流到鄰近的國家去就行了,這樣豈不是很省事?”

孟子聽完十分生氣,很不客氣地對他說:“你錯了!你現在把鄰國作為洩洪的地方,將來鄰國也會把洪水倒流回來。到了那時,只會造成更大的災害。有仁德的人,是不會這樣做的。”

這個故事,就是成語“以鄰為壑”的由來。

實際上,白圭就犯了“己所不欲,要施於人”的錯誤。

在他看來,洪水自然是自己不想要的東西,因此就要洩洪到其他國家那裡去。可是,他沒有想到,這樣做只會招來鄰國的仇恨。一旦將來鄰國鬧了洪災,也會把洪水放到自己國家來的。到那時,就悔之晚矣了。

白圭的做法,就是典型的自私自利。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犧牲他人。與之相反,大禹治水卻是一心為他人著想,自己不願意、不喜歡的,也不要強加給他人。這才是真正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其實,像白圭那樣,將自己的想法和主張強加於人,往往最終是不利於自己的。

據說有一天,孔子的一個弟子正在門外掃地。這時,走過來一個渾身穿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