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去進諫,真的只是不自量力,是無濟於事的,這就是不會提意見的典型。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提意見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究竟適不適合。一旦不適合,意見得不到接納不說,還會讓對方難以下臺,可以說是得罪人,又害了自己,真是很不划算的。
。 想看書來
1。仁者,愛人(1)
同其他儒家經典一樣,在《中庸》裡面,仁愛也是一個重要的主題。
對於“仁”這個字,有很多不同的解釋。
其中,最好的解釋,應該就是指“仁愛”。
《論語》說:“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一個仁者,是會關愛他人的;講究禮節的仁,是會尊敬他人的。關愛他人的人,會受到他人關愛;尊敬他人的人,會受到他人尊敬。
《中庸》的仁愛,說的就是這樣的意思。
關於“仁者,愛人”,我們可以從下面的兩個小故事,來加以理解。
從前,有個採藥技術高超的老太婆,她終生未婚,一直都靠挖藥為生。
她心地十分善良,經常把辛苦採來的藥草送給急需治病的窮人。
這樣一來,她就沒有攢下來什麼錢,以至於到了她年老體衰、無法採藥時,不得不過起了沿街乞討的悲慘日子。
在這段日子裡,老太婆肯定是十分難過的。不過,她的難過,不僅僅因為生活的艱難,而是由於她的一樁心事。
老太婆有什麼心事呢?
原來,她在擔心自己去世後,高超的採藥技術會就此絕傳。
怎麼辦呢?想來想去,老太婆決定找到一個跟她一樣關愛他人的仁人,將採藥本領傳給他。
於是,在乞討時,她逢人就說:“如果有人認我做媽,我就教他採藥術。”
就這樣,一些日子以後,一個公子哥知道了這個訊息。
這是一個想要獲得權力的公子哥,他心想:“我要是學會了採藥術,就多了一條結識權貴的路子。”
打著這樣的如意算盤,他把老太婆請進了府,對她說:“老太太,我願意給您當兒子,快告訴我什麼藥草治病吧!”
老太婆不慌不忙地說:“那就先看看你怎麼對待我這個‘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