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淳于髡提意見的方法,就是投其所好、迂迴曲折。
這樣的辦法,也是善於給人臺階下的表現之一。
投其所好地提出自己的意見,就是不直接指出對方的過錯,給對方留足面子。
這樣的話,對方才更加容易接受意見,因為畢竟這些意見對他是有好處的。倘若接受這些意見的同時,還能保全住自己的面子和尊嚴,那就更加能夠接受了。
淳于髡正是按照這個辦法,根據齊威王愛面子和喜歡猜謎語的特點,用編出來的幽默故事,委婉地講出自己的意見,而不是直接指斥威王的過錯,因此取得了良好的進諫效果。
事實上,這樣的辦法,便是《中庸》“中”的智慧所要求的。因為,說話顧及到了對方的面子和尊嚴,就是把握好了一個提意見的度,既達到了進言的目的,也沒有傷害對方的感情,做到了不偏不倚。
善於給對方留好臺階下,在提意見時,需要注意的就是根據對方的性格特點來說話。
中國古代有一種觀念認為,“武死戰,文死諫”,其中的“文死諫”說的是文臣要以死來向君主提出意見。一旦君主不接受,那麼寧可以死來進言。
其實,這是十分愚蠢的行為,而且並不符合《中庸》“中”的智慧。
在《論語》裡面,孔子曾經說過“臣事君以道,不可則止”,還說“道不行,乘桴浮於海”。
這兩句話的具體含義雖然有差別,但意思都是指千萬不要以死進言。君主要是一意孤行,聽不進去意見,那還不如不提呢,何必自討苦吃呢。“不可則止”,意思就是說,實在不行就算了。
9。善於給人臺階下(4)
實際上,向人提意見,尤其是向上級提意見,最重要的不是意見能不能夠得到接受,而是盡一個義務。很多時候,只要自己問心無愧,該做的事情做了,即便沒有達到最初的目的,也可以心安理得了,不用過於執著。
除此之外,在提意見時,還需要注意弄清楚一點,那就是自己是否真的適合去提出某個意見。
換句話說,在有些時候,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是不太適合提出某個意見的。這樣的時候,一旦提出意見,不但意見無法得到採納,而且還對自己十分危險。
為什麼這樣說呢?原因很簡單,就是以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提出某個意見,讓對方很難下臺。這種時候,自己肯定沒有好果子吃了。
這一點,從中國古代的一個典故,就可以看得出來。
春秋時候,陳國的國君陳靈公是一個非常荒淫無道的暴君。
他不像齊威王那樣,懂得適可而止,改正錯誤,勵精圖治,而是一味地貪圖享樂,據說還與兩位大臣共同擁有一個情婦。
在這樣的暴君統治下,陳國的政事全都荒廢了,國力也越來越衰弱。
陳國有一位忠心的大夫,名叫洩治,他十分擔憂陳國這樣下去會亡國。於是,他三番五次向陳靈公進諫。
可是,這個陳靈公根本就不是一個虛心接受意見的君主。在洩治一次又一次的進諫之後,陳靈公再也按耐不住心中的怒火,把洩治給殺了。
這件事情傳到了魯國,孔子的高徒子貢問孔子:
“老師,當年商朝的比干勸諫殷紂王,被紂王殺害,大家都把他稱作是一位仁人。
今天洩治為了勸諫陳靈公,也像比干一樣被殺害了,那他也應該算得上是一位仁人了吧?”
孔子回答說:
“我不同意你的說法。
從親屬關係上說來,比干是商紂王的近親和叔父;從君臣關係上說來,比干則是紂王的重臣和少師。這樣尊貴的地位,使得比干對於商朝的江山社稷和歷代君王的宗廟負有不可推卸的重大責任。
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所以比干才以死進言。他甚至希望自己的死,能讓紂王悔悟過來,重新振作,復興商朝殷。
也由於這個原因,比干才可以算作一位仁人。
可是,洩治的情況卻與此不同。
首先,洩治對於陳靈公來說,在職位上,只不過是一個大夫;在親屬關係上,又沒有任何關係。
他這樣的身份和地位,身處昏亂的朝廷之中,竟然想以自己的區區之身,改變整個國家的政治局面,儘管忠心耿耿,也只能說是異想天開?他死了又怎麼樣,只能說是白白犧牲了,死而無益,算不上什麼仁義!”
孔子的意思就是說,在“世事不可為”的局面下,以一個小臣的地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