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庸度過,相安無事。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各人自有自己的優勢和長處。追求萬事超人前既無必要,也不可能。某些方面自己不如人,但卻可能在另外一些方面做得更好。所以要學會全面地認識自己,既看到自己的長處,又正視自己的差距,揚長避短,發現並開拓自身的潛能,不斷提高自己,力求改善現狀,開創新局面。

人生本就是一個大舞臺,每個人都有自己適合的角色,人人是自得其所,各有歸宿。要有勇氣承認對方有比自己更高明更優越的地方,從而重新認識、發現和創造自己。這樣就能從病態的自尊心和自卑感中解放出來,從嫉妒的泥潭中自拔出來。

許多嫉妒心理是由誤解產生的。嫉妒者誤認為對方的優勢會造成對自己的損害,從而恥耿於懷。所以要開啟心扉,主動接近,加強心理溝通和融洽,避免發生誤會、即使發生了也要及時妥善地消除。結合每一個人的實際情況,有意識地提高自己的思想修養水平,是消除和化解嫉妒心理的直接對策。

▲疑心太重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適度的猜疑是一種邏輯推理,但過度的猜疑就是一種心理障礙,屬於捕風捉影,神經過敏.猜疑令人迷惑,亂其心智,讓人分不清好壞,辯不明敵友。

◆造成猜疑的原因

造成猜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

第一,作繭自縛的封閉思路。猜疑一般總是從某一假想目標開始,最後又回到假想目標,就像一個圓圈一樣,越畫越粗,越畫越圓。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鄰人偷斧”的寓言了:一個人丟失了斧頭,懷疑是鄰居的兒子偷的。從這個假想目標出發,他觀察鄰居兒子的言談舉止、神色儀態,無一不是偷斧的樣子,思索的結果進一步鞏固和強化了原先的假想目標,他斷定賊非鄰子莫屬了。可是,不久在山谷裡找到了斧頭,再看那個鄰居兒子,竟然一點也不像偷斧者。現實生活中猜疑心理的產生和發展,幾乎都同這種封閉性思路主宰了正常思維密切相關。

第二,對環境、對他人、對自己缺乏信任。古人說:“長相知,不相疑。”反之,不相知,必定長相疑。不過,“他信”的缺乏,往往又同“自信”的不足相聯絡。疑神疑鬼的人,看似疑別人,實際上也是對自己有懷疑,至少是信心不足。有些人在某些方面自認為不如別人,因而總以為別人在議論自己,看不起自己,算計自己。一個人自信越足,越容易信任別人,越不易產生猜疑心理。

第三,對交往挫折的自我防衛。有些人以前由於輕信別人,在交往中受過騙,蒙受了巨大的精神損失和感情挫折,結果萬念俱灰,不再相信任何人。

小提示:喜歡猜疑的特別注意留心外界和別人對自己的態度,別人脫口而出的一句話很可能琢磨半天,努力發現其中的潛臺詞,這樣便不能輕鬆自然地與人交往,久而久之不僅自己心情不好,也影響到人際關係。

◆消除猜疑心理

要想消除猜疑心理,就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最佳化個人的心理品質。也就是說要加強個人道德情操和心理品質的修養,淨化心靈,提高精神境界,拓寬胸懷,以此來增大對別人的信任度和排除不良心理的干擾。

第二,擺脫錯誤思維方法的束縛。猜疑一般總是從某一假想目標開始,最後又回到假想目標。只有擺脫錯誤思維方法的束縛,擴充套件思路,走出“先入為主”的死衚衕,才能促使猜疑之心在得不到自我證實和不能自圓其說的情況下自行消失。

第三,敞開心扉,增加心靈的透明度。猜疑往往是心靈閉鎖者人為設定的心理屏障。只有敞開心扉,將心靈深處的猜測和疑慮公之於眾,或者面對面地與被猜疑者推心置腹地交談,讓深藏在心底的疑慮曝光,增加心靈的透明度,才能求得彼此之間的瞭解溝通,增加相互信任,消除隔閡,排釋誤會,獲得最大限度的消解。

第四,無視流言的傳播。猜疑之火往往在“長舌人”的煽動下,才越燒越旺,致使人失去理智、釀成惡劇。因此,當人們聽到流言傳播時,千萬要冷靜,謹防受騙上當,必要時還可以當面給予揭露。

第五,要綜合分析被猜疑物件的長期表現,識破各種離間計。當我們開始猜疑某個人時,最好能先綜合分析一下他平時的為人、經歷以及與自己多年共事交往的表現,這樣有助於將錯誤的猜疑消滅在萌芽狀態。

生活中我們常會碰到一些猜疑心很重的人,他們整天疑心重重、無中生有,認為人人都不可信、不可交。如有的人見到幾個同學揹著他講話,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