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逐漸“除魅”,被視同健身運動、體操或搏擊技術,展開了整理與研究。大陸在這方面,做得尤其勤快。
但我以為,中國傳統武術,與健身運動、體操,乃至其它各種搏擊技術,如跆拳道、拳擊、泰國拳、摔角、相撲等,並不是一樣的。這些搏擊技術,是真正的“武術”,只為了達到利用肢體力量攻擊敵人的目的而設計出來。講究的是如何利用我們四肢的功能,不斷練習。是以體力為主、輔以技巧的技術。固然在進行搏鬥時,也能培養人的意志,但除了日本的柔道、武士道、空手道、合氣道之外,其它如拳擊、摔角,是連這個“道”的要求也不太講求的。
中國武術則不如此。中國武術門派甚雜,其中有許多是依流行地域、創拳宗師為名的,如華拳、查拳、洪拳、蔡李佛拳、詠春拳之類。許多拳種也標明瞭它的技擊特色,如太祖長拳、岳家散手、教門彈腿等等。這種標明技擊特點的拳,其意義一如拳擊、摔跤一樣,都指出了作為一搏擊技術,它應有的性格。
然而,中國另有一大批拳種,不以此類方法命名,而將拳法稱為螳螂拳、猴拳、鶴拳、蛇形、龍形、虎形、雞拳、鴨拳等等。搏擊貴在以力服人,取象物類,本無必要;縱使說是效法動物界之搏殺活動,亦應取象於龍虎獅象之類,學雞學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