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差,正在不斷吞噬美國的國內收入和利潤,按理說,它必然會逐漸放緩經濟增長速度,甚至會招致經濟衰退。但聯邦儲備委員會在貨幣政策上的極端放縱卻延緩了這一趨勢,使之透過信貸擴張,人為地創造國內需求。
無限膨脹的信貸和債務需求,儘管可以抵消貿易逆差帶來的虧損,但也帶來更嚴重的問題。同樣嚴重的問題還有被扭曲了的經濟統計數字。從表面上看,美國經濟似乎強健無比,但是從數字上看,卻相去甚遠。在過去幾年裡,雖然以犧牲儲蓄為代價的個人消費使得真實GDP有所增加,但商業性投資的增幅卻相當有限。
後果當然不容樂觀。通常,緊縮貨幣政策會迫使消費者和企業在衰退期間削減非必要性的支出。但是在最近一輪的經濟週期中,美聯儲在貨幣政策上的寬鬆立場卻刺激了消費者的超額支出——減肥教練送給減肥者的禮物是超級大漢堡。如果按信貸擴張量來衡量經濟健康度的話,美國的通貨膨脹無疑是歷史上最糟糕的。然而,我們的專家們卻仍然在為扶搖直上的進口盈餘感到迷惑不解。
這裡的問題在於,美國的決策者和經濟學家並沒有意識到,過多的貨幣和不斷增加的貿易逆差有多危險;相反,貿易逆差卻被奉為異乎尋常的經濟增長標誌,而惡性通貨膨脹則被標榜為財富的創造。
到20世紀60年代末,全球中央銀行持有的國際儲備總和還不到1 000億美元。而到2003年底,這個數字就已經超過30 000億美元,其中2/3是美元。從2001年開始,外匯儲備驟然暴漲。目前,外匯儲備估計高達5?6萬億美元,這還不包括1?5萬億到2?7萬億美元的主權財富基金(Sovereign Wealth Funds,SWF,指一國政府利用外匯儲備資產創立的、在全球範圍內進行投資、以提升本國經濟和居民福利的基金)。其中,尤以2000年到2002年的儲備增幅最大,達9 070億美元。實際上,亞洲國家中央銀行是唯一的買入者,其中又以中國和日本為主。儘管其他國家在美元上有賣有買,但這兩個國家始終在買入。
誰說經濟學家沒有幽默感?2006年初,就在辭去白宮住房委員會經濟顧問、就任美聯儲主席之前,本·伯南克曾提出,日漸增長的美國貿易赤字——這個佔GDP6%的大泡沫,並不是真正的赤字,而是亞洲和歐洲國家過度儲蓄帶來的“儲蓄過剩”(savings glut)。這樣,我們可以心安理得地把不斷膨脹的美國貿易赤字歸咎於其他國家,他們的過度儲蓄才是真正的罪魁禍首。錯就錯在,他們把在美國掙到的錢又送回了美國。
一個被普遍接受的觀念是,不斷上漲的股票和住房價格將使美國人願意而且能夠消費下去,這是他們走向財富的道路——消費創造財富,財富帶來消費,如此迴圈不已,永無止境。但在2007年,就當房地產泡沫最終破裂的時候,這個假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美國淨資產向海外的轉移的確是一個危險訊號,因為它已經危及美國的經濟健康和政治安全。70多年以來,一直投資於房地產的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居然也在2002年第一次決定投資外國貨幣。巴菲特和伯克夏爾·哈撒韋(Berkshire Hathaway)集團的管理者都相信,美元必將持續貶值。當然,我們沒有必要去驗證這到底是否不可避免的;但有一點卻毋庸置疑:美元的確遇到了麻煩,而且麻煩還遠不止於此,前途很可能會更暗淡。巴菲特之所以作出這樣的決策,除了考慮到國內的債務問題之外,與日俱增的貿易赤字也是一個不可忽略的原因。在最近一封致伯克夏爾·哈撒韋的股東信中,巴菲特警告說:
隨著美國貿易赤字問題不斷惡化,美元繼續貶值的可能性越發增大。我對貿易始終堅信不疑,無論是對美國人還是其他國家,都是越多越好。2006年,美國的真實貿易額為1?44萬億美元,此外,還包括0?76萬億美元的“偽貿易”,即無實際商品和服務對應的進口貿易。
透過這些沒有銷售支援的購買,美國人必然會把資產或負債的所有權拱手讓與其他國家。就像一個非常富有但卻揮霍無度的家庭,寅吃卯糧,最終必然會傾家蕩產。'8'
而最讓巴菲特擔憂的,還是美國財富向海外的轉移。他談道:
這些轉移終究要讓美國人得到報應。我在去年的預言——放縱無度的消費必然要是受到懲罰,已經得到驗證:自1915年以來始終保持正值的“投資收入”賬戶,終於在2006年變成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