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不考,那麼就可以放棄;有些題目,根據他的學習體會,這種題目一定要考,所以他就得認真重視;有些題目,雖然在高考範圍內,但是已經超出了他力所能及的範圍,那麼他就可以暫時放棄。但是這個考試說明頒佈以後,很多老師自己都不看,所以學生就更不知道,於是就順著自己固有的教條的甚至是落伍的那一套思路,領著全體的學生走了一條黑暗的道路,這種損失是非常大的。
在人大附中,高考大綱一旦頒佈,我們這個教研組的老師就坐到一起,集體研究、集體學習,然後根據大家共同的學習心得集體備課,找一個專家,再把全體學生召集在一起,領著學生一字一句地去學習、分析、解讀這個考試說明。經過多年實踐,我們感覺到學生參加這樣的一種活動是非常有收穫的。如果沒有這個條件,那麼作為老師,你完全可以利用你的課堂,領著學生逐字逐句地去分析這個考試說明。這對學生的後續複習行為的指導意義也是非常有用的。我們在學習考試說明的過程中會發現,考試說明對很多問題都做了明確的規範。比如說考試說明中明確強調,高考要〃突出考察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有時候聽一些老師講課,為了追求一題多解,就給學生總結了很多方法,甚至有些老師是為了方法去設計題目,但是這種方法本身不是通性通法,不在高考要求之列,所以不能為了方法、為了技巧去探討這些東西,應該是圍繞著高考的要求來展開。
第二,要看今年的考試說明和去年的考試說明相比,它的變化在哪兒。每年的考試說明,和上一年相比,都有一些新的變化,調整的地方,往往就是命題專家認真考慮要出題的地方。我記得有一次平時的考試,數學的一個選擇題,四個選項都沒有對的,結果此題無解,怎麼辦呢?就找了一個正確的答案,告訴同學們哪一個題目,把那個答案A改了一下,其實A本身並沒有矛盾之處,我們把它一改,聰明的學生連考慮都不用考慮,答案就是A了,此地無銀三百兩。在這個地方加以修改,往往隱含著一定的動機,所以這種時候,還真得引起重視。北京市2009年的考試說明,和2008年相比,我看有了幾個變化,語文變化了3個地方,英語增加了101個單詞,數學是後邊的那個樣板題做了一些微調,其他省市的考試說明,我看都有了一些相應的變化。所以人大附中的做法就是,新的考試說明出來了,一個老師讀新的,一個老師拿著去年的,把那些有所變化的地方,哪怕是一字一句,都找出來,因為其中潛藏著命題專家的一些動意,應該認真分析。
第三,別光看考試說明,讀完考試說明之後,你得看看它和近幾年高考題的吻合程度。因為高考題是圍繞著考試說明來落實的,所以應該分析近5年的高考題對考試說明的落實情況。你這樣一分析,就會發現,高考題真的是嚴格按照考試說明來做的,這是第一個問題。第二個問題是,要分清重點,因為考試說明的頒佈一般都到3月份了,高考已經迫在眉睫,我們不可能全面撒開,也不可能面面俱到,這就要求我們得把一些核心的東西挖掘出來。
高考數學對每一個知識點有三個層面的要求,第一個層面叫了解,第二個層面叫理解和掌握,第三個層面叫靈活運用,它有不同層次的考察的難度。我前不久召集了寬高教育集團的一些專家級教師和人大附中的一些骨幹教師,跟教育部考試中心想聯合搞一個課題,為2010年高考的學生提供一套確實是高效、有針對性的、有創新意識的複習資料,我們編寫的這個科研課題的名字就叫《高能高分》,單獨面向山東的就叫《直擊考點》。我們第一步,先把各個省市近5年的高考題收集在一起,然後根據每一個知識點,進行認真的排查、梳理,透過分析發現,比如說數學看似有130個左右的知識點,但是作為高考來講,有些知識點是每年必考的,有些知識點是這麼多年從來不考的。
我們在對高考的知識點進行梳理的過程中,發現有這麼三類,第一類是每年高考都考的,應該是高考的重中之重。我分析了一下,近5年高考必考的內容,比如集合的運算,函式的單調性與導數,函式的最值,函式的極值與導數,三角函式的影象與性質,等差數列的前n項和的公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橢圓的方程,直線和圓錐曲線的位置關係,圓錐曲線的應用,線面垂直,二面角,還有古典概型等。不分析不知道,一分析嚇一跳。高考不刻意追求知識的覆蓋面,對一些支撐數學體系的骨幹內容要進行重點考察,要增強它的考察比重,所以我們在複習的時候,特別到了第二輪以後,我們就不能刻意地去追求撒密網抓小魚了,而是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