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天老師要講的課對你來說是陌生的,其實一個人的探尋精神往往體現在對陌生事物產生興趣,如果一看老師明天要講的內容挺刺激,學習的興趣就被激發起來了,你往往就願意主動地去學習。第三個效果,透過提前預習,可以對未知的領域做一番思考,這樣就慢慢地使你的自學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養。其實大家都知道,21世紀就是一個終生學習的世紀,一個人在學校學的那些東西是微不足道的,需要在你工作之後不斷地涉獵大量新的知識,所以自學的能力是一個人非常重要的生存本能,你透過預習能夠提升自己這種本能,可以使你受益終生。

不要以為預習是一件很難的事,一個學科,你只需拿出五分鐘,就能夠做好。我估計一天頂多有六節課,那麼每一節課拿出五分鐘來,你只需一天拿出30分鐘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但是這30分鐘對你以後的學習帶來的積極影響卻是不可估量的。

老師講課要留有餘地

這是對教師提的建議。既然一個學生很難做到40分鐘高度集中,那麼老師就得保證,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最重要的東西講深講透,然後騰出一些時間來讓學生互動,讓學生練習做題,這樣的課堂才是高效的。如果一個老師滿堂灌,一節課全是老師自言自語,中間沒有互動,學生往往難以集中精力,這樣的課堂效率不可能高。一堂課最重要的不是看老師講了多少,而是看學生接受了多少。很多老師上課不在乎這件事,他就只管滔滔不絕地講,至於學生能不能接受得了,不是他的事。我覺得這樣做,說明老師對學生不尊重。如果一個老師不尊重學生,他其實也是不尊重自己。

我記得我剛工作不久,就調到了沂水一中。當時我們學校的校長叫唐樂群,他這個人治學嚴謹,作風硬朗,他對所有老師提出一個奇怪的要求:一節課45分鐘,老師純講課的時間絕對不能超過25分鐘。他不是喊口號,而是親自去檢查。唐校長大部分時間奔波於各個教室裡,而且他聽課也不跟老師打招呼,悄悄地就進去了。他聽課,除了看教師的表現外,主要是給老師掐著時間。只要這節課,老師的講解超過了25分鐘,你就算講得天花亂墜,他也是一票否決。而且這個校長只要對某個老師不滿意,他一定上報到教育局,讓教育局通知你辦調職手續,回到農村去。我們這些人好不容易到了縣城,找物件就有保障了,要是把我們發配到農村,連個媳婦兒都找不到,這是一個比較現實的問題。大家對沂水一中都是非常看好的,由於校長有這樣的規定,我們每個老師都感到非常有壓力。我就對自己有一個要求,為了提高課堂的效率,我必須提前進行大量的備課,我得保證我說的每一句話、佈置的每一個題都爛熟於心,所以我上課不帶課本、不帶教案。

◇歡◇迎◇訪◇問◇虹◇橋◇書◇吧◇BOOK。

第23節:別讓記筆記影響聽課的效果

有一年我給高一的新生講課,我提前到教室去,空著個手,就在教室門口遊蕩,那些學生看到門口有個人晃來晃去的,就在那兒議論,這個人是學生家長來找學生,還是學校打掃衛生的呢?上課鈴聲一響,我往講臺上一站,學生才知道,原來我是個老師。我從那個時候開始,在唐校長的嚴格要求下,自覺地形成了這個習慣,以後我講課基本不帶講義,但是我備課時卻比一般人付出更多。如果說我現在的語言表達能力還有點水平的話,那完全得益於唐校長的嚴格要求。所以我到現在還非常感謝他,我認為他的做法確實非常符合科學規律和教育實際。

別讓記筆記影響聽課的效果

我在人大附中基本上是教一個最好的實驗班和一個普通班,我發現這兩個班出現一個非常明顯的差別,實驗班的學生沒有幾個做筆記的,上課瞪著眼,手裡拿著筆,連紙都沒有。我講到某個地方,學生的手就開始動,甚至有時候眼睛看著黑板,手在下邊演算。結果我一個題講完,學生的答案也就出來了。例如,我列出一個題目來,我一邊列一邊講思路,結果學生的思路基本能跑到我的前邊,我這個題抄完了,他們的答案也就出來了。

但是普通班是什麼情況呢?我講題,在黑板上寫,學生在下邊抄,我寫完就開始講了,學生還沒抄完,他們就先顧著抄完。所以他們的筆記做得都很認真,但是記筆記的目的是把老師講的話基本上原封不動地照搬到筆記裡邊……光顧著抄筆記了,老師講的內容他都顧不上聽,或者聽得似是而非。這樣完全是本末倒置,記筆記的目的本來是對聽課的一種補充,結果這些學生上課的主要任務是記筆記,聽課倒成了次要的。最後導致課堂上聽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