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麼樣搞好平常的學習呢?我覺得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提高聽課的效率。

學生一天主要的時間都用來聽課,聽課就是在老師的引導、幫助下學習,所以每天保證課堂的聽課效率,是搞好學習的一個關鍵環節。我們的老師經過那麼多年的大浪淘沙,他們對這個學科的把握、理解、領會比學生要高得多,再加上教研組的老師一起備課、一起探討,最後凝結成一節課的內容,在課堂上展示給學生的時候,學生就等於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且學生從老師這兒得到的東西應該是課下自己學習時很難得到的,如果一個學生在課堂上不能保證高效率,那麼他的損失將是巨大的,可能課後得用三五堂課的時間來彌補損失,還不一定能彌補過來。

一個學生的學習其實分成三個環節……課前、課中、課後,我發現現代化的手段如果能發揮作用的話,只能在課前的準備預習和課後的複習中,課中這一段是任何現代化的手段都沒法兒取代的。課堂充滿著一種人性化的東西,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個友好的微笑,或者讓學生上黑板去做一個題,學生做完之後的那種成就感,老師表揚或者同學給他掌聲之後的那種榮譽感,同學之間相互交流問題、相互競爭、相互幫助形成的這種學習的氛圍……這些東西是任何現代化的手段都沒法兒取代的。如果說課堂可以用現代化的手段取代的話,我們完全可以在全國找幾個非常突出的老師,就在演播室裡講課,讓全國的學生坐在家裡用看電視的方式學習。這樣既節省了聘用這麼多老師的工資,又因為找了最優秀的教師,講課的效果自然很好,應該說,是一舉數得之事。實際上並非如此,我國在20世紀80年代相當紅火的電視大學不就是這樣嗎?結果發現,全國的電視大學很多都辦不下去了,這就是課堂的重要性。因為課堂充滿師生相互溝通的真情碰撞,充滿人性關懷的光芒。

一個會學習的學生,首先得保證課堂的高效率,我認為應注意如下幾點。

完成作業是提高聽課效率的前提

老師每講完一節課,如果這節課很重要,或者這節課是後續課程的鋪墊的話,一般都要佈置作業的,這種作業其實就是讓學生溫故知新。你透過做作業,使上一節課的內容得到鞏固、夯實、提高,這樣你下一節課聽課的時候就顯得輕鬆。如果下一節課老師要講的內容,恰好是在上一節課的基礎上展開的,老師上一節課佈置的作業你沒有認真完成,下節課你聽著就很累。於是就形成一個惡性迴圈,上節課沒學好的東西影響到下一節課,下一節課聽不懂又會影響以後的,遺留的問題就像滾雪球一樣,這樣很可能就因為一次作業沒完成,導致了這一個階段效果都很差,積重難返。所以對老師佈置的作業必須認真對待。

但是現在很多學生不重視作業,有時候就是應付,甚至還有一些學生抄襲作業。確實,現在我國的學生也很苦,這個學科也佈置作業,那個學科也佈置作業,導致學生經常完不成作業。我看有些資料上介紹,如果一個學生把各科老師每天佈置的作業都做完的話,那麼這個學生在精力比較旺盛的狀態下,大約得做到第二天的天亮,就更別提精神委靡的時候了。確實有這種失控的現象,學校如果不注意整體作業的協調,不注意對老師這種行為的限制,就會導致很多老師不負責任地佈置大量的作業,學生經常做到深夜也做不完,影響睡眠,從而影響第二天的聽課。遇到類似的情況,學生也不能因為作業多,就不睡覺了,我覺得你要注意選擇。比如說今天佈置的數學作業,要是對明天的數學課非常重要,你應該優先保證把數學作業做好。今天佈置了物理作業,但是明天沒有物理課,如果你的時間確實不夠,可以把這一科作業暫時拖一拖。我說的是在時間嚴重不夠的前提下。當然了,很多學生完不成作業,不是因為老師佈置的作業太多,而是他本人學習的時候太磨蹭,太貪玩。

。←虹←橋書←吧←

第22節:預習功課才能在聽課時有的放矢

預習功課才能在聽課時有的放矢

預習並不是說把下一節課的內容自學一遍,而是你大約利用五分鐘的時間,把第二天老師要講的課程快速地看一遍。你這五分鐘的付出能產生三個效果:第一個效果,你知道老師明天講的內容哪些是你熟悉的,哪些是你比較陌生的。一個學生很難保證一堂課精力始終高度集中,那麼你透過這五分鐘看一看,明天老師要講的內容中,你對哪些內容確實感覺比較陌生,第二天老師講到這個地方的時候,你就自然地集中精力了,這樣聽課時就有非常好的針對性。第二個效果,因為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