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部分

趨利的天性,利用了危機從而植入經濟殖*義;也使美元刀武器,透過投機資本的媒介,殺向了全球的任何一個角落。

需要強調的一點就是,亞洲金融危機實際上就是蒙代爾“三元悖論”在亞洲新興經濟體的活生生的例項。在美元的霸權和殖民戰略下,至今非美元經濟體還是擺脫不了貨幣主權、匯率穩定、資本自由流動這個奇怪的三角形怪圈。

三、窮國養活富國

在金融危機之前,東盟國家和韓國由於經常賬戶赤字而成為淨借款國。金融危機後的1999年7月,東南亞已經開始擺脫金融危機的陰影,國內生產總值的增幅開始增長,其中,新加坡增長幅度為1�2%、菲律賓增長幅度為1�2%、馬來西亞增長幅度為1�6%、泰國增長幅度為3�5%、印尼增長幅度為10�3%。此外,東南亞國家外匯儲備有所增加,對外貿易也都保持順差,所有的金融危機國家都成為淨貸款國。

金融危機的教訓使亞洲各國和地區紛紛大量積攢外匯儲備,以對抗外匯市場上投機資本對本國貨幣的攻擊。外匯儲備又以美元資產投資為主,而這正是美國希望的。這一局面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也不會有大的改變。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世界經濟展望》中給出的關於新興市場國家資本流動規模的資料,1997—2004年間,新興市場國家外匯儲備增加了1�6萬億美元,其中僅2004年就增加了 5190 億美元,2005 年也在5000億美元以上。這些國家的經常賬戶盈餘在2004年達到3360億美元。其中亞洲新興經濟體2004年的經常賬戶盈餘是1930億美元,佔整個新興經濟體總額的一半以上。此情景與1996年大相徑庭,那時這些國家的經常賬戶負債達到930億美元。2004年的經常賬戶盈餘按市場價格計算已經達到了它們國內生產總值的3�5%。

自歐元誕生以來,尤其是美國“9·11”恐怖襲擊以來,布什政府的“赤字美元”政策導致了美國的經常專案赤字和美元的全球性流動氾濫。美國經常專案赤字近年來急速上升,從1991年的無赤字到2006年的佔GDP的6�5%。

這些過剩美元其中一部分流向美國國內的房地產和金融衍生品的黑洞,還有部分流向新興市場國家。這些國家在2004年就接受了1860億美元的淨外國直接投資,亞洲佔據了870億美元份額。淨私人資本流入量達到1960億美元,亞洲新興經濟體接受了其中的1300億美元,佔整個新興市場經濟體資本流入量的2/3。

與之對應的是,美元的走強使亞洲國家證券投資資本(金融資本)淨流入有所下降,但是外國直接投資的淨流入增長卻有效地彌補了證券投資方面資本流入的下降和其他形式投資淨流出的增加。與證券投資和銀行貸款等其他形式的資本流動相比,外國直接投資具有期限相對較長、流動性低等特點。因此,越來越多的新興市場經濟體選擇外國直接投資作為其資本流入的主要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應對國際資本流出衝擊的能力,增加了金融市場的穩定性。 。 想看書來

所向披靡洗劫亞洲—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8)

與之相反的是,長期以來,中國內地、日本、中國香港和中國臺灣等經濟體積累了鉅額的經常專案盈餘,這些盈餘無一例外地大部分都投向了美國國債和包括美國房地產債券在內的各種金融衍生品,這些盈餘又回補了美歐的經常專案赤字,以至於使整個東亞地區成為淨儲蓄國。

截至2008年年底,中國的外匯儲備已經擁有超過2萬億美元,日本外匯儲備為1�03萬億美元,韓國超過2000億美元。外匯儲備最多的東亞國家和地區依次為:中國、日本、中國臺灣、韓國、中國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和印尼。上述9個國家和地區外匯儲備總額佔全球外匯儲備總額比例的60%以上。

而美國呢,自1982年起,便從國際資本淨輸出國轉為淨輸入國,國際資本流入規模逐年增長。美國利用了全世界近70%的淨儲蓄額,全球資本持續大規模流入美國,這導致美國金融市場長期繁榮,併為美國經濟增長提供源源不斷的資金支援。

縱觀全球,當今國際資本流動基本上形成兩大趨勢:一個趨勢是資本在美國、日本、歐洲等發達國家間形成流動;另一個趨勢則是資本在發達國家與各個新興經濟體之間形成流動。其中,僅美國、西歐和日本之間的資本流動,就佔全球長期資本流動總額的2/3左右。

當前世界資本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