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在美國這個發達國家裡完成的。但是,勞動密集型的工作卻是在發展中國家完成的。
這些例子可能已經被無限地放大了,因為在最近這10年裡,生產分工一直是國際貿易中增長最快的部分。作為一個我在幾年前杜撰出來並且尚未被廣泛使用的術語,生產分工正日益成為整個西方世界裡經濟一體化的主導模式。
生產分工對設計、營銷和質量控制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而對規劃、組織、整合以及協調等管理才能提出了甚至更高的要求。但是,生產分工卻使控制與整合的傳統途徑——資本投資——變得不那麼重要了;它只要求發展中國家裡最低限度的資本投資。在摩洛哥、奈及利亞或馬來西亞,只要拿到了來自發達世界中某家大營銷企業的訂單,轉包商就可以透過傳統的短期銀行信貸獲得所需的資金。
作為半導體技術的先驅者之一,一家著名的電子企業在西非擁有12 000多名員工(佔其整個員工隊伍的一半),而且其製造工作的2/3是在那裡完成的。但是當我問他們在西非投入了多少企業資本時,回答是:“每個月兩張泛美航空公司的往返機票。”所有其餘的資本投入,都是西非的轉包商憑母公司保證購買西非子公司產品的堅定承諾獲得的銀行信貸。
生產分工的第二種形式尤其受日本人的推崇,那就是甚至更加複雜的整個工廠的輸出——透過把產品銷往發達國家,這種形式獲利頗豐。
例